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怎樣看待王金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2 12:02:46  


  作者:王洪臣 (北京 教授)

  在馬王爭鬥中,我們應持何種立場?怎樣看待王金平?他是獨派還是統派?
 
  大陸民眾的主流觀點,王金平是國民黨的本土派,什麼是本土派?實際上就是國民黨台獨派的代名詞。我們認為,應從台灣幾位主要政治人物著手,比較分析王金平的政治傾向,不可簡單地下結論。站在兩岸關係的高度,台灣第一梯隊政治人物有綠營的李登輝、陳水扁、謝長廷,藍營的馬英九、連戰、吳伯雄,再有就是說不清楚藍綠的王金平。蔡英文是新生代政治人物,雖有可能成為民進黨的未來,但對兩岸關係尚沒有發揮實質影響,政治主張也不明朗。
 
  李登輝不僅是不折不扣的獨派,而且還是獨派的精神領袖。但就是這麼一個十足的獨派,卻曾經主持制定了國統綱領,明確了統一目標和路線圖,並且成立了國統會,推動了“汪辜會談”。李登輝的這些政治行為,雖然可解釋為是他在當時特定背景下的權謀,但如果他是一個以一貫之的鐵杆獨派,大可不必訂定出如此明確的統一綱領。因此,我們似乎有理由認為,不是經國先生選錯了人,李登輝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個獨派,而是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他發現作為獨派對自己更有利,形勢使他演化成了獨派。
 
  陳水扁下台前的“終統”以及系列“去蔣化”行動,使台灣的獨立動作達到高潮。但我們必須看到,陳水扁不是靠打台獨牌上的台,他上台後立即宣布“四不一沒有”,中間還有試圖通過宋楚瑜的“搭橋之旅”拉近與大陸關係的舉動。尤其,陳水扁為兒子起名為“致中”,含義頗深。當然,具體用意也只有陳水扁自己知道,我們只是基於良好願望的猜測。總之,我們似乎也有理由認為,陳水扁內心深處並非一定是個獨派,至少不見得是個十足的獨派。他的獨派行為是處於政治的需要,是為了鞏固或維持自己的權利基礎。
 
  謝長廷是獨派的骨幹一員,但我們知道他傾中意味頗濃。“憲法一中”、“民進黨與共產黨歷史上沒有仇恨”等觀點把他的政治主張表露無異。但我們必須明白,謝長廷是民進黨中有實力的非主流,搞清楚他的這個定位很重要。如果他完全是個非主流,則無需主張,跟著主流走即可,但他有實力,有希望成為主流。在獨派占主流的情況下,他要有影響,就必須另辟蹊徑,另立有別於獨派的主張。總之,謝長廷的傾中也是在因應政治情勢的變化,旨在尋找自己的專屬政治舞台。需要指出的是,與其他政治人物不同,謝長廷的政治主張連續性強,不輕易隨波起伏,這在台灣是少見的。
 
  馬英九顯然對兩岸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成績有目共睹。反過來看,馬英九是當時國民黨奪取政權的唯一希望,沒有馬英九,可能就沒有兩岸關係的今天。馬英九內心深處是個十足的統派,民族情深植於他的血液,這是無容置疑的。但是,馬英九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缺少了太多的政治細胞,沒高度、缺手腕、少霸氣,還工於政治小算計。他在兩岸政治關係中反覆無常、欲言又止、拖泥帶水、進一步退半步;在兩岸經貿關係中,大陸已大幅讓利,他仍斤斤計較;2008年,在國民黨大勝的情況下,他卻請綠營的賴幸媛做陸委會主委,跌破全體藍營的眼鏡;前不久,在中日關於釣魚島的激烈較量中,他卻與日本簽署漁業協定,讓大陸民眾百思不得其解。所有這些,讓馬英九背上了“隱性台獨”的罵名。但是,我們必須明確,馬英九是統派,他的一些無法隨我們所願的說法和行動,都是為了應對他所謂的政治情勢,為了他在乎的民意和民調結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