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台灣史專家程玉鳳新解四郎探母為何屢演不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5 00:40:25  


台灣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程玉鳳是台灣史專家,高一還曾參加“全國國劇大競賽”獲“寶鼎獎”,如今除了教歷史,也開課教崑曲。(中評社 倪鴻祥攝)
 
  她說,中國傳統戲劇的表演特色三大特色是抽象性、音樂性、舞蹈性,與西洋的話劇的寫實不同。中國最早為了酬神、娛賓,只有唱歌跳舞,後來才加入故事,到唐宋才有戲劇的雛型,到元朝雜劇就發展為成熟的戲劇,劇作家編寫的劇本有300多種,包括有科(動作)、白(唱詞)、劇本(劇情),現在很多戲劇都是從元雜劇而來。到明朝的崑曲,更為精緻完美,因此被稱為“百戲之母”,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崑曲列為世界重要文化遺產。

  她表示,台灣民間流行的歌仔戲,雖以地方語言表現,腔調或有不同,但表演方式都一樣,與京劇及其他地方戲曲一樣,都是中華文化圈裡戲曲的一種,各個劇種都必須向崑曲和京劇學習表演藝術,而台灣每個京劇演員為求藝術昇華,都會再去向大陸老師學崑曲。

  程玉鳳指出,她在師大唸書時認識崑曲社,直到在大學任教後才開始專研崑曲,歷史是她的專業,戲曲是第二專長,她把歷史和戲劇結合起來開了一門課,“四郎探母”成為講課內容之一,這也是當年演出時所未料及。現在大陸重新提倡中國文化,重視傳統戲曲,許多戲劇大師重出江湖,所以學傳統戲曲的人,若想提升表演藝術,一定要到大陸去拜師學習,這也是兩岸開放後,互相學習,文化交流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