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戚嘉林:國共內戰蔣曾求助日將 保釣不積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6 00:31:51  


 
  他表示,1949年蔣介石又找了日本陸軍大將、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岡村戰後在上海受審,法院判決岡村無罪釋放;岡村為報恩,9月1日在東京成立“白團”並擔任總負責人,以富田直亮(化名白鴻亮)為團長,前後共找了50、60位二戰的日本軍官到台灣教授短期軍事訓練,舉凡單兵作戰到高階戰術、戰史、情報、通訊乃至聯合軍事演習,當時凡是要升將軍的,必需到白團受訓通過才能晉升,已經過世的蔣緯國,郝柏村都上過課。

  他指出,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派出第七艦隊協防海峽,一部分美軍進駐台灣,1951年5月台美軍顧問團成立,日本“白團”只算“蒙面部隊”,美日雙方高層都知道,卻都心照不宣。蔣介石會求助於日本戰犯,就是因為知道日本作戰能力遠高於中國,這從中日兩軍傷亡數字可知;要戰犯軍官教導作戰是非常不光彩的事,也見不得光,國民黨的高層當然了解,那一代的外省菁英、高階將領當然事後也不會講,若非日籍教官返日後寫出來才曝光,民間完全不知道有“白團”的存在。

  他說,50、60年代的反共文學,反諷文學、思想教育都沒有對保釣加以著墨,國民黨政府根本在壓制保釣運動;30、40年前的保釣學運是基於民族意志,卻不知當時宋時選奉命調解學運,馬英九正是保釣青年之一;當時部分留美的保釣學生接觸到民族主義,對國民黨政府消極的態度會有不同的反應,所以一派就投靠大陸去了,國民黨高層就愈有恐懼感,所以保釣在當時並不是政治正確。

  戚嘉林表示,今天有人提兩岸聯手保釣,政府高層並不熱衷,馬英九還找了三個理由,其實除了國際現實、美國壓力外,還有國民黨高層菁英對日本“白團”的隱諱情結;如今要想拿回釣魚台列嶼的主權,必需逼日本回到談判桌上,台灣最好站在歷史的高度;官方共同保衛中國固有領土的完整,民間可以合作共同開發,就算台灣不方便聯手,至少保持一定程度的默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