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時,孫送給宋的禮物德國毛瑟手槍,說明革命工作的危險。(中評社 資料照) |
他表示,孫中山的教育思想最早見諸於上李鴻章書,孫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理念,所以孫成立興中會時,就有設立學校培育人才的構思;即使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孫也清楚不能立即還政於民,所以才會有民權初步目的就是要透過教育讓民眾了解什麼如何行使權利。
他指出,“中華民國”教育宗旨是依據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講求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宋慶齡也重視教育,認為教育的意義就是為了締造民族和國家的未來,所以要德智體美四育並重;兩者之間看似少了“群”,但宋說為民族、國家等於也是“群”,只是因為兩岸制度不同,執行起來稍有不同,但可以說,宋多少也在實踐孫的教育思想。
他說,孫中山從事革命工作,在海外到處鼓吹革命,結識紅粉知己當然很多,不過真正結婚註冊的只有二個,分別是元配盧慕貞,孫盧離婚後就是宋慶齡;另外一位在南洋的陳粹芬只算側室;宋慶齡嫁給孫中山時才23歲,兩人雖然相差27歲,但宋不顧家人反對,隻身前往日本與孫結婚,當時孫送的結婚禮物是一把毛瑟手槍及20發子彈,後來學者們推測,孫當時處境危險,有可能送槍給宋作為防身;兩人在一起雖然只有10年,但形影不離,1925年孫在北京協和醫院彌留之際,宋隨侍在側,可見兩人感情濃厚。
王福林說,孫中山在1922年陳炯明叛變後身體愈來愈差,原因除了最信任的愛將叛變,砲轟“總統府”將三民主義等重要文稿、孫個人日記、筆記全部付之一炬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慶齡當時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能沒有你”,成功掩護孫逃到永豐艦上後卻不幸小產,此後終身未再懷孕,這讓孫十分難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