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沒有推進兩岸關係朝向和平統一方向邁進的意願,至少不會啟動兩岸政治關係議題的協商。 |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作者 唐永紅)馬英九5月20日上午以“堅持理想、攜手改革、打造幸福台灣”為題發表就職演說。通篇演說圍繞“建設和平、公義與幸福的‘國家’”特別是圍繞台灣經濟民生議題展開,提出“國家”發展的“五大支柱”和確保台灣安全的“鐵三角”,但在大陸方面比較關注的兩岸關係方面果如預期不僅回避政治議題而且老調重彈,更以“中華民國”的“一國兩區”尋求兩岸政治定位。還呼籲大陸應以“天下為公”的理念,以自由、民主、均富為理想,“政治參與逐步開放,人權與法治日漸完善,公民社會自主成長”,從而“縮短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以此回應和延緩大陸的政治訴求。
一、“國家”發展的“五大支柱”與兩岸關係發展
馬英九的職演說提出“國家”發展的“五大支柱”,分別是“強化經濟成長動能”、“創造就業與落實社會公義”、“打造低碳綠能環境”、“厚植文化國力”、“積極培育延攬人才”。這是結合台灣經濟民生現狀而提出的旨在提升台灣競爭力打造幸福台灣的較有針對性的路徑與目標。事實上,儘管2012年大選在希望內外安定的台灣人民對民進黨執政不放心的心理預期下,馬英九獲得連任,國民黨繼續執政,但到2016年國民黨執政8年還沒有讓老百姓在民生經濟方面有所感覺,屆時國民黨及塑造有助於民生經濟發展的“九二共識”,都將被台灣人民毫不留情地拋棄。因此馬英九今後四年施政的主要目標與重點就是如何促進經濟成長、就業增加、收入提高、貧富差距縮小。
這部分與兩岸關係有關的方面主要在於,為推進台灣“經濟環境自由化和產業結構優質化”,馬英九提出“面臨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重組、經濟重心向亞洲移動的時代,我們必須改變保護主義的思維,翻修不合時宜的法制,排除貿易和投資的人為障礙,為台灣打造一個真正自由開放、與國際社會接軌的經濟環境”,提出”要盡快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後續協商,加速與新加坡、紐西蘭等重要貿易夥伴洽簽經濟合作協議,並在未來八年內做好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的準備,以掌握融入國際經貿體系的歷史機遇”。這一方面意味著隨後四年台灣方面將會進一步鬆綁其大陸經貿政策,希望加快ECFA後續協商;另一方面意味著台灣當局將加快外簽FTA等官方經濟合作協議,拓展國際經濟空間,大陸需要面對這一老大難的問題。此外,台灣還將推進“產業結構優質化”,這將對兩岸產業對接合作帶來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