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泉忠:解決兩岸認同問題 應研究香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2 04:45:08  


林泉忠認為,中華民族這一概念已經成為兩岸解決認同問題的最大公約數。(中評社記者 梁棟攝)
  中評社香港4月12日電(記者 梁棟)隨著兩岸人員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人民之間,特別是青年之間的認同問題也浮上水面。而如何應對兩岸的認同問題,如何解決兩岸交流中的人員的摩擦和碰撞,島內各方可以說是各執一詞,並沒有找到一個可行的方案。對此,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在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就提出,解決兩岸的認同問題,不論是藍營還是綠營,都應該好好研究香港的經驗。而兩岸認同問題中最大的公約數就是“中華民族”的概念。

  林泉忠稱,現在台灣所面對的陸客、陸生問題,香港全都經歷過。當年大陸自由行遊客來香港,香港也有人曾擔心過會不會出現有人來了就不走的現象,會不會出現犯罪率上升的問題等等。但事實上十幾年過去後,這種擔心並沒有發生。那麼,香港應對的經驗就應該成為台灣研究的對象。但是,島內目前的狀況是,綠營的人只會說“台灣是台灣,香港是香港”,而從不研究香港的經驗教訓。藍營的人也不研究,只認為“香港已經回歸,情況很不一樣”,從而更不關心香港。林泉忠認為,這是非常可惜的。

  林泉忠稱,過去將近三十年兩岸交流基本上是是單向的,只有台灣的資金、商人、學生來到大陸,大陸人很少能夠去台灣。而馬英九上台的這四年,兩岸的交流已經從單向轉向了雙向,雙方的人員得以直接地接觸和碰撞。

  而這樣的轉變除了會帶來交流雙方更直接的理解和包容之外,也會產生摩擦和衝突。林泉忠舉例說,就如很多人在出了國後,反而對自己祖國和家鄉的認同更強烈了,而這份認同是具有排他性的。雖然大陸和台灣並不是國與國之間的認同衝突,但兩群不同生活習慣、說話方式、思想方法、歷史教育的人碰撞在一起時,就會產成一種無形的“界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