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籌備小組紀錄會議過程。(中評社 倪鴻祥攝) |
王曉波認為,未來若統一是否仍叫“中華民國”並不知道,因此建議改為追求中華民族統一或兩岸統一較適當;且贊成統一的人未必都信仰三民主義,因此不必過度強調。
吳榮元認為,會議宣言應超越政黨格局,格局要放大;要思考台灣未來4年後的狀況,因此要有前瞻性;現且應從政治現實的角度出發,才有實現的可能性。
張麟徵表示,只要觸及“定位”就會有麻煩,不止台灣內部會有問題,大陸也會有問題;如果要代表各國不同的政治團體,就要考慮比較遠,例如統一後的立場、兩岸的立場也都要列入考慮。
郭俊次認為,宣言內提到李登輝、陳水扁20年執政,“廢名”、“廢教”、“廢考”是多此一舉,只需強調依據“憲法”制度、精神、恢復三民主義教學、考試,以鞏固國本,保障民權,富裕民生即可。
李勝峰則認為,若要當一個孤臣孽子,幫助領導人捍衛“中華民國”的國號而非內容,那這個孤臣孽子當得不值得,建議改為追求中華民族統一、恢復國統綱領、依“憲法”制度精神落實教育及施政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