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15日電/今年風調雨順,建國百年是近來少見的超級豐收年,但今年“農怨”也是最深、最多的一年。本報巡迴發現,原來是老農津貼調高三百一十六塊,農民的怒火如星火燎原,在農村延燒,勢頭又猛又急。
聯合報報導,大家都在談三一六,這個數字充滿著“選舉魔力”。它讓國民黨老農派“立委”跳腳,氣到內傷,讓民進黨農業縣市“立委”竊喜,拍到手腫,只要是農民不分藍綠,“幹譙聲”是“峰峰相連到天邊”。
老農津貼從最早三千到現行的六千,每次調漲都是以千元起跳,唯獨這次以三一六起跳,“連整數都沒有,甘有道理?”庶民對發明這套計算公式的人嘖嘖稱奇。
台灣請領老農津貼的人數約有六十八點七萬人,大部分集中在中南部。政府調高老農津貼前,已經先幫軍公教加薪三趴,農民滿心期待政府一定會照顧他們。
莿桐農民說,三一六,用是台語講就是“瘦(窮)一路”,看不起農民;六龜農民說,三一六連繳一個月第四台費用都不夠。公務員、榮民普遍支持藍,農民又多支持綠,三一六與三趴加深了階級對立,農民相對剝奪感愈來愈大。
三一六對馬政府最大傷害的是,它吃掉了ECFA幫農民改善生活的成果。ECFA讓不少農民得到好處,但這些聲音都被三一六蓋住了,“去年五都,台南縣市還有人在講ㄟ擱發,現在沒有人提了”。
馬政府辛苦掙來的政績,才一年的時間,幾乎快被三一六巨浪吞噬。一位養殖漁民說:“現在連養石斑魚的人都很少給馬英九比大拇指了”。
農民對馬英九是有期待的。二○○八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在雲嘉南高四個農業縣,拿了九十五萬七千多票,只輸民進黨十三萬多票。
“魯豐收,魯撩錢。”農民對馬政府未提早注意生產過剩,造成血本無歸而憤憤不平,覺得馬也是一樣“沒法度”。三一六就像是把汽油倒進悶燒的稻草,愈燒愈旺,一發不可收拾。
馬英九有心建立公平制度,但碰上選舉,選民很難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聽他講“公平”。朝野都有“沒有勝選,再遠大的理想願景都是空談”的迷思,拚命加碼;但台灣的後代子孫會不會因為這一代拚選舉而破產,變成第二個希臘,選完再煩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