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副手選黨外 派系讓蔡英文頭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02 08:54:35  


蔡英文
  中評社台北9月2日電/距離“總統”大選只有四個多月,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副手卻遲遲未能定案,這不只是蔡英文的頭痛時間,無形中也曝露出民進黨的長年沉痾。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理論上,副手只是備位“元首”,除非“總統”願意分享權力,否則從歷史經驗來看,“副總統”經常是“沒有聲音的人”,呂秀蓮甚至自比深宮怨婦;但這樣位高權輕的角色,大選時卻是舉足輕重,“總統”候選人挑選副手,確實是一門重要學問。 

  可以說,有“副總統”制度的國家,“總統”候選人挑副手,就是“缺什麼,補什麼”,所以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年挑了資深參議員拜登擔任副手,可彌補自己生嫩的從政資歷,被視為是高招;相反的,他的對手麥肯雖然找裴琳搭擋、意在爭取婦女選票,但是裴琳當年跌破政壇眼鏡的生疏表現,卻成為麥肯在總統選舉時的一大敗筆。 

  同樣的,台灣自有“總統”民選以來,挑選副手背後都有相當的權力考量。例如,李連配、連蕭配,當年主導的李登輝都有一定的接班考量,他排除了連宋配,但也因此牽動黨內敏感的權力神經,最後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 

  之後,權力平衡就成為關鍵的考量,副手不再有明顯的接班意味,例如,陳水扁二○○四年角逐“總統”連任時,繼續選擇居於權力邊緣的呂秀蓮,讓黨內群雄抱持一線希望,大選時才願意為扁效命;馬英九首次參選時,挑選蕭萬長則有“老臣謀國”的意味,不致在黨內造成緊張;這一次,馬英九找了“閣揆”吳敦義搭檔,兩人從政經歷、輩份不相上下,還是看不出有接班意味。 

  既有前例可循,蔡英文挑選副手,到底會要採取何種模式?接班模式連提都不用提,連陳水扁權力正盛的時刻,他都不敢指定接班人了,更何況蔡英文目前還只是民進黨名義上的共主。到目前為止,蔡英文針對副手人選,一再強調要擴大社會基礎,意在言外的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副手人選,仍必須是來自黨外;之所以如此,首要考量還是黨內的權力平衡。 

  目前黨內人氣最高的雙蘇,在黨內都有權力致命傷。多數民進黨人士認為,蔡英文若找蘇貞昌,這絕對是夢幻組合,比蔡彭(彭淮南)配聲勢還高,但是蔡英文能否和蘇貞昌搭檔,關鍵還不在蔡蘇不和、或是蘇貞昌違反誠信原則而已,黨內初選時最大功臣的謝長廷,能不能接受,也還是關鍵。至於蘇嘉全,雖然同樣呼聲不低,但是黨內的阻力一樣不小,其中尤以黨內新潮流反對最力,該派系實力人士最多,並不樂見蘇嘉全異軍突起。 

  某種程度而言,蔡英文積極向黨外尋覓人才,其實就是要疏解黨內權鬥的壓力,黨外人士有名無實,不具權力威脅,才可能取得民進黨各派系的共識;相較於國民黨,馬英九同樣不見得能夠嫻熟運用黨內權力,黨內基層有一段時間更是離心離德,但國民黨並未形成如民進黨般的派閥政治,一旦惡鬥起來,蔡英文就要面對相當棘手的處境。 

  只是,民進黨長年沉痾不只是黨內派系恩怨,黨的屬性及人才過於單一也是問題;為何最佳副手不在黨內、而在黨外?為何非彭淮南不可?背後的潛台詞顯然是,沒有彭淮南背書,民進黨如果再度執政,選民未必相信他們可以有一套穩健的財經政策。 

  民進黨人才幾乎都是選舉出身,選舉時驍勇善戰,但是馬上得天下,卻還未通過馬上治天下的考驗,選舉畢竟不能代替執政,政見不能取代政策,蔡英文主導十年政綱,正是要補足這塊空缺,但是再多的政策文字,還是比不上一個財經老手的背書,難怪蔡英文要苦等三個月,就是要彭淮南點頭。 

  等不到彭淮南,蔡英文還是會找到副手,比眼前問題還難解的是,民進黨恐怖平衡的派系結構有如附骨之蛆,從創黨以來就沒有改善過;同樣的,當年以抗爭起家的民進黨,即使經過執政,這麼多年後,還是改不了當年打天下的習性,舉黨人才都無法給予民眾執政信心,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