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廣東學者:孫中山締結國共“兄弟之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2 00:18:29  


時至今日,重溫孫中山先生締結國共兩黨兄弟之情的歷史及其偉大歷史影響仍然令人感奮深衷。
  中評社香港10月2日電(作者 張磊、熊席麟)大陸與台灣皆為中國之一部分,“兄弟之邦”莫名其妙!連戰先生“兄弟之誼”,其謂國、共兩黨乎?孫中山先生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裡確實領導締結了兩黨“兄弟之誼”。

  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開創者,畢生致力於國家的統一、民主和富強。他領導中國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並捍衛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中華民國。然而,在袁世凱竊國和接踵而來的軍閥混戰中,共和國一直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直至中山先生晚年立足於廣東,建立國共合作,迎來北伐勝利,才在真正意義上確立起國家基礎。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亦由此而為不朽。

  尋求同盟者始終是孫中山政治生涯中的主要課題。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封建主義仍然十分強固,革命黨人基礎孱弱,孫中山踏上革命道路後就時刻尋求著盟友。“同盟會”之命名即足顯先生之良苦用心。經過多年奮鬥,孫中山以“同盟會”為基礎,結成比較廣泛的聯合陣線,成功領導了偉大的辛亥革命。然而,盟友過泛,魚龍混雜,又成為導致這場革命悲劇性結局的重要因素。中華民國成立後,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等組合為“國民黨”,官僚、政客、軍閥和投機分子紛紛混入,同盟會原有革命活力逐漸消弭,最終面對袁世凱竊國已無抗禦之力。後來,為“護國”、“護法”,孫中山不得不繼續尋求盟友,甚至借助於西南軍閥,但結果備遭排斥淩侮。他在尋求盟友的過程中積累了深刻而又痛苦的經驗教訓。

  在經歷了長期艱難的革命征程後,孫中山晚年接納了中國共產黨,並把這支剛剛誕生的群眾先鋒力量引為自己親密的戰友。孫中山先生與中國共產黨的接近是有其思想基礎的。勿庸置疑,中山先生是堅定的民主鬥士,他畢生推崇“自由、平等、博愛”,傾心於“民有、民治、民享”,更提出“三民主義”建國綱領。但在革命實踐中,孫中山日益清醒地認識到,在中國這樣一個封建專制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家要建立民主憲政任重道遠。同時,孫中山也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西方帝國主義列強並未真正援助仿效者,反倒是經常支持反動派“以撲滅吾黨”。於是把目光轉向新生的俄國蘇維埃,強調“以俄為師”, 推動國民革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