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的連任與否尚屬未定之數。 |
中評社台北1月25日電/2012年兩岸領導人同樣面臨交替,但兩岸面對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情境。第一個不同點是,中國大陸在去年10月第17屆五中全會上,正式通過增補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為中央軍委副主席,確認了習近平明年在18大接班地位;但台灣勢必透過激烈的民主選舉才能選出下一任“總統”,馬英九的連任與否尚屬未定之數。
第二個不同點是,新任中共領導人是在中國大陸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全球地位下,好整以暇的面對中國在十二五的新機遇下接班;但馬英九則陷入國民黨低迷的聲勢與經濟的無感復甦中與民進黨苦戰。
旺報今天社評指出,馬英九的連任之路,面對著很多挑戰,但我們以為其中最重要的三個挑戰都與民進黨關聯不大,卻與中國大陸的關聯很大。因為兩岸關係“空前的好”,並不是馬勝選的保證,但若兩岸關係停滯或有所倒退,馬必輸無疑。這三個挑戰,第一是馬缺乏更有說服力的兩岸論述,第二是ECFA效應如何擴散,第三是北京對馬的態度。
先談馬缺乏更有說服力的兩岸論述問題。馬英九第一任的當選,是在人民反貪腐與對兩岸開放期待下的重大選擇。馬政府上台後,雖然立即在兩岸開放上做了重大的推進,但是馬英九只以九二共識基礎,走在不統不獨不武的鋼索上,對於2012台灣意識更加濃厚的“總統”大選,這項戰略的模糊其實並不有利。
我們都必須承認九二共識是目前兩岸得以深化交往的最大公約數,但基礎非常薄弱,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總統”大選不同於地方選舉,兩岸關係定位既無從迴避,更不容有模糊地帶,甚至是決勝的關鍵。
因此馬英九的連任,勢必要大陸可以接受前提下,提出更有說服力和前瞻性,兼顧台灣主權完整、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及深化經貿交往的兩岸論述,才能化解淺綠對於“傾中”的疑慮,得到更多中間選民的支持。
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固然遭批評,但民進黨在“總統”大選向中間靠,對兩岸定位必定會有新的論述,但2008年以來,國民黨都忽略建講新論述的重要。如何在“和平兩岸、主權自主、國際空間”的基調下,完整建構兩岸論述,對馬連任具有很大的加分作用。
第二是ECFA的效應如何擴散。兩岸簽署ECFA前後島內雜音始終存在,且不可諱言的,即便是藍營支持者,也對ECFA的效應普遍存疑,甚至若干被列為早收清單相關業者,對早收清單經濟效應並不看好。理由是,相關產品出口至大陸比例低以及大陸同質性產品競爭已太過激烈,減稅亦無益於大陸業者及台商採購。因而如何讓ECFA效應擴及業者及反應到一般選民,讓大家能夠明顯感受到來自於ECFA的有感復甦,也變成馬英九的重要課題。要讓ECFA效應擴散,其一是必須讓所謂138億美金的577項早收清單產品,確實能在下半年擴大對陸輸出金額做出貢獻,讓業者確實享受到獲利,再反映到民意。其二則是下一輪的ECFA協商,能夠有突破性進展,包括補強早收清單的重大項目(如泛五大塑膠的PVC、PS、ABS),以及投資保障協議,都能順利完成協商。
第三個挑戰是北京對馬的態度,五都選舉前後國民黨顯現的弱勢,會不會讓北京希望把對台利多用在刀口上呢?或者,北京會不會希望馬在政治協商問題上有更清晰的表態,以換取北京的支持?如果北京有此期待,馬英九和北京的關係就會進入北京的觀察期。如果馬不能再取得北京充分的支持,手中勝選的籌碼就更少,連任難度更形升高。
馬英九廉潔操守固然不變,但馬政府上台後,國民黨為推動改革付出不少代價,但也承受很大的反彈壓力,正負形象加減後,國民黨的新形象並不彰顯,老國民黨的影子始終陰魂不散,府院黨的不同步,公務系統效率不彰,庶民生活辛苦,馬英九都必須概括承受,馬若只能“獨善其身”,而不能兼善天下,連任之路將異常遙遠。
馬英九個人連任事小,但若連任失敗,民進黨重新執政,勢必造成兩岸關係不確定性升高,對台灣來說絕對是受傷的。有限時間內如何亡羊補牢,提早布局和因應,考驗馬英九及其團隊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