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蔡宏明:後ECFA行銷台灣的契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9 11:37:02  


  中評社台北6月29日電/台灣師大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所兼任副教授蔡宏明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第4次協商與第5次江陳會預備性磋商會議敲定了ECFA早收清單的內容,大陸同意對台灣降稅539項,預定分2年3期降為零關稅,其中立即降稅項目達108項。台灣則同意對大陸降稅267項。其中與台灣中小企業關係密切的紡織、輕工產品方面,無論是項目數還是金額數,大陸對台灣的要價滿足率都達到8成以上,彰顯雙方照顧台灣中小企業、傳統產業利益的共識。 

  創造經濟內生成長動能 

  文章說,台方的早收清單無論是項目數、金額或占出口至對方貿易額的比重,比大陸早收清單規模高出許多。若與大陸在2004年與東協簽訂之早收清單規模2.12%比較,台方列入早收清單產品之比重及範圍遠優於東協,顯示台灣獲利多於大陸,有利於農產品、石化、機械、紡織、運輸工具等產業輸往大陸。 

  但只靠ECFA的降低關稅,絕不是傳統產業轉型、開創“黃金十年”的萬靈丹。之前,IMD世界競爭力中心副主任蘿思蕾(Suzanne Rosselet)建議“台灣應減少對外需求,以及降低對出口的依賴。”這顯示台灣將ECFA視為拓展大陸市場契機之餘,更應思考如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並讓ECFA創造台灣經濟的“內生成長動能”。 

  未來在ECFA架構下,若大陸將大部分工業產品關稅降為零,固然有助於廠商藉由三通採國際貿易方式供應客戶,而供應鏈根留台灣。但是廠商擴大投資區位的“選擇”,仍將決定於在台灣生產之零組件、原料與半成品,是否在區域分工與市場競爭中,能否持續維持創新、技術或品牌優勢地位。對此,政府一方面應與企業共同探討各行業藉由技術開發,科技運用與新服務或營運模式,以刺激需求空間。例如政府可促進餐飲、零售服務運用信息科技與新營運模式,才能發揮藉由ECFA帶動台灣經濟轉型效果。 

  提升台灣品牌的能見度 

  提升台灣品牌在大陸和國際市場之能見度,也是傳統產業轉型的重要策略。未來應透過品牌再造與品牌建立,讓“Made in Taiwan”連結高品質概念發展,打響台灣品牌在大陸之知名度;並積極開發符合大陸市場需求之產品與服務,挹注品牌形象,才能進一步建設台灣成為全球優質平價產品營運樞紐。 

  文章說,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陸經濟轉型趨勢之下,台商面臨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漲價、工資成本上升、招工難、加工貿易政策頻繁調整、出口退稅調降、環保嚴格要求等經營壓力。根據工業總會問卷調查統計,面對大陸經貿新措施,台商因應採取的前三個主要對策,首先是“開源節流”(60.8%),其次是“進行轉型升級”(44.1%),再來是“成本轉嫁”(33.7%)。其中,朝微笑曲線兩端加速“進行轉型升級”便成為傳統產業重要策略。 

  對此,ECFA簽署後藉由“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作為後續協商設置的機制,政府未來應積極運用此一平台,協助台商即時地掌握中國擴大內需相關政策之商機,發展台灣精品之通路,行銷台灣品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