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陸生開放,誰在統戰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3 16:42:19  


  中評社台北4月23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透視集文章說,陸生登台,如果真能成其大,可資寄望的,是透過生活體驗、媒體放送、環境感染和好友交流,讓他們能夠潛移默化,多一點自由開放的胸襟。 

  文章說,一所學院,養活多少人?上自校長、下至教職員,那是不消說;學院所在的社區、商家、夜市,乃至房價,多數也都靠它支撐。這就是教育產業,多一名學生入學,能夠保障這產業四、五年的資金投入;且這些年間,學生也將成為社區的消費人口;而學生畢業,若干也會留在當地工作,供給社區服務人才。教育產業的生產總值,或許不甚明顯,卻分佈在各城鄉,為研究人員到市井攤販,創造商機。 

  今天台灣教育產業的瓶頸,一方面是因為十幾年來的教育開放政策,使得產業不切實際地擴充,學院間出現非良性的競爭,經營不善、瀕臨破產的案例,時有所聞。另一方面,新生人口逐年遞減,更在未來造成消費群減少的必然趨勢。後段班的學校、或過於冷門的科系,已經面臨招生不足、歇業停閉的壓力。於是招收大陸學生,就成為許多學院期待的續命丹,以冀維繫產業的現有規模。 

  文章說,至於“立院”裡頭,那些為了陸生登台,靠打架來向基本教義選民表態的綠營“立委”們,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陸生開放,到底能夠吸引多少對岸學子,恐怕還在未定之天。首先,我們教育產業的國際化,本來就很不足;既然拿這裡的文憑,走不出台灣島,那人家何苦千里迢迢,負笈海隅?其次,我們教育產業的競爭力,也實在很可疑;既然生活費比別人高、繳學費又學不到東西,那人家何必渡海遠求,進一所野雞學院呢? 

  文章說,所以陸生登台,如果真能成其大,可資寄望的,也不在他們會接受我們的政治理論或地域思維,而是透過生活體驗、媒體放送、環境感染和好友交流,讓他們能夠潛移默化,多一點自由開放的胸襟。本來教育產業的主要產出,就是人格形塑及思想傳播;副產品則屬對於產業所在社區的了解和感情。而這兩者,不正符合老共所謂“統戰”或“洗腦”的原則嗎?陸生開放,誰在統戰誰,難道還不清楚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