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諜戰降溫 台“國安局長”不排斥登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8 13:58:48  


  中評社台北12月28日電/兩岸一年多來交流持續增溫,唯獨過去雙方嚴重對峙時頻繁的諜報攻防,這一年來反而由熱變冷,不僅彼此互有克制,雙方也低調轉攻為守。有台情治高層就坦言,“現在兩岸情勢這樣,大家都不願意碰這個”;據透露,甚至連“國安局長”蔡得勝都曾在內部坦言,如有需要未來也“不排斥”到大陸訪問。 

  據了解,無論是台“國安”情治系統或軍方內部,這一年多來,已轉向做好內部保密,取代過去的對外防諜,盡量不去觸碰兩岸最敏感的諜對諜活動。以調查在台共諜所簽發的情報監聽票數量為例,就明顯從民進黨執政末期的六十幾張,大幅降到三十幾張,而且都是過去留下的持續案,幾乎沒有新增案。 

  中國時報報道,有情治官員就透露,在去年兩岸開放交流前,解放軍對台的諜報活動仍相當頻繁,例如曾有南京軍區大校軍官,以假身分滲透到澎湖,但因遭台方掌握,當時澎湖召開地區情治協調會報後,隨即指示澎防部派人員全天候跟監,後來這名解放軍軍官可能也發現行蹤暴露,三天躲在飯店哪都沒去,但因對方身分敏感,台方也沒下令逮人,讓其離境,而這種案例在過去,可說不勝枚舉。 

  不過在馬政府上台後,軍方高層坦言,已很少再發現有這種用假身分來台潛伏或刺探軍機的案例,一是雙方高層已有兩會和國共平台等多項溝通管道,二是對方用真實身分都可以藉學術交流名義來台,至於軍事機密部分,衛星發達和科技監聽都可彌補雙方情蒐需求,要派人員冒險潛伏,都能免則免。 

  現實上,情治高層也坦言,陸客來台人數這麼多,要逐一過濾跟監疑似共諜對象,不只是很難做,是人力上根本做不到,不過情治單位並未因而棄守,例如憲令部近來就重整情報處,打算強化反情報的任務和能力。 

  從派員入陸改為科技監聽 

  此外,儘管台方已避免派情報員“入陸”,不過對大陸情蒐也未鬆手,只是從人員情報的攻勢,轉回科技情報的守勢,這方面包括“國防部”電展室和“國安局”科技中心都扮演吃重角色。 

  官員指出,電展室的監聽系統,在天氣好時可以監控截收對大陸三千到三千五百公里的所有電波,一般狀況也都能掌握一千公里內的大陸軍事活動,情報偵蒐能力早已超越情報局,因為科技情報是各憑本事,所以不會去觸碰兩岸諜報的敏感神經。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