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觀察劉兆玄總辭和吳敦義“組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9 15:07:17  


  中評社香港9月9日電/美國世界日報8日社論說,台灣八八水災帶來的政治風暴,終見“行政院長”劉兆玄突如其來的提出總辭,這是個停損點還是回歸點?馬英九找吳敦義和朱立倫分任“閣揆”和副“閣揆”,是一個開始,還是過渡?馬英九何以會在“內閣”小幅改組聲中忽見急轉彎,選擇“內閣”總辭?

  從種種跡象顯示,劉兆玄所以會提出總辭,除了民意支持度偏低外,當然還是出於馬英九的主觀意願。劉在宣布總辭的記者會上,坦然承擔起八八水災和700多條人命的政治責任,可以說明劉兆玄的下台至少可以為馬英九頂住風暴,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停損點,減輕來自各方的批判力道。

  社論說,作為回歸點,劉兆玄個人的請辭未必會有立即效果,宣布總辭至少有震撼力,是一個政治地震;而且馬英九可以藉由總辭,重新布局“內閣”人事。且就吳敦義和朱立倫的形象而言,和技術官僚出身的劉兆玄、邱正雄最大的不同,即在於吳、朱兩人都是民選出身。可以合理想像新閣必有新作風,至少在思維結構上和技術官僚會有很大的不同,不僅價值選擇,乃至語言和身段,都會更投選民之所好。準此,這當然可以視為一個回歸點。

  吳敦義和朱立倫的組合令人耳目一新者,不僅兩人都是民選出身,而是兩人分屬兩個不同世代,其所傳達的微妙訊息是執政黨的世代交替已然提前;而朱立倫又較吳敦義更具親和力,而這正是技術官僚最缺乏的人格特質。作為國民黨的後起之秀,朱立倫已是國民黨副主席,除非出現重大變數,朱立倫繼起組閣只是時間問題,繼馬英九作為國民黨內接班人更是指日可待。

  新閣有無立即的考驗和風險?首先是八八水災的災後重建工作亟待展開,還有年底的縣市長選舉。馬英九所以會急轉彎決心大幅改組“內閣”者,無論如何都排除不了選舉考量,再加上黨內派系的利益之爭無時或已,馬英九為了競選連任,只有選擇尊重現實,而這又和葉金川空降花蓮選縣長居然過不了黨內初選大有關聯。況且只要“內閣”改組,就會出現“立委”入閣的話題,並牽動一連串人事調整。擴而言之,此現象所反映的,正是民主憲政體制的常態發展。

  社論說,劉兆玄所以會主動說出要概括承受八八水災的政治責任者,當然是出於護馬,要為馬英九解套,無論如何都和年底選舉脫不了干係。問題出在吳敦義和朱立倫可否開創新局、為執政黨的年底縣市長選舉創造利基?相信馬英九也是基於此一考量提名吳、朱兩人。

  由“總統”本人親自發布“閣揆”人選原無疑義,但若由“總統府”發言人發布,而且連副“閣揆”人選一道發布,這意味著憲政體制更轉向“總統”制,“閣揆”僅僅是“總統”的執行長而非最高行政首長。馬英九愈大權獨攬,是不是愈顯操切,操切其個人的政治聲望,希望藉由“內閣”改組挽回支持度?

  “閣揆”和副“閣揆”的人選既定,新閣如何組成,當然要有計較。吳敦義已講明要和馬英九商量,過去馬英九遭質疑的精英政治、不知民間疾苦,且同質性過高,新閣如何擺脫此一刻板印象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回支持者才是大事。幾位遭指該下台的部會首長有機會留任?“立委”有可能轉檯?或謂人事決定政策,會是考驗吳敦義組閣的第一關。

  馬英九很清楚民選“總統”必要站在第一線和選民接觸,但“閣揆”如何才可能扮演好執行長的角色?副“閣揆”朱立倫的接班人角色又如何和吳敦義相處,兩人如何分工而能發揮互補的效果?這應是馬、吳、朱三人都要面對的第二道考驗,特別是吳敦義的個人作風向來是得理不饒人,新“閣揆”的一言一行能否為馬英九加分,似乎更居關鍵角色。

  觀察劉兆玄總辭和吳敦義的受命組閣,從短期看當然是為馬英九解圍,也是為了回應民間的期待和兌現馬英九的承諾;其次是為了因應年底選戰,也啟動了執政黨內部的接班機制,吳伯雄和王金平等可以歸為大老級的藍營政治人物,基本已經出局。

  社論說,就長遠看,技術官僚勢將回歸文官體制,學者從政也將從此淡出,更世俗的民主憲政體制將徹底取代威權時代的精英政治。馬英九在不自覺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