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蕭萬長:與大陸加強經貿合作絕不是過度傾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0 09:28:55  


蕭萬長指出,台灣過去十年的封閉政策,讓台灣在各領域失去活力。
  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台灣的“副總統”蕭萬長今天投書中國時報,論述台灣的經濟發展路向。他強調,台灣與中國大陸加強經貿合作,絕對不是向中國大陸過度傾斜,而是修正過去偏離正軌的政策,促使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全文如下:

  進入總統府服務已近一年,這一年來對我這個經濟老兵最大的衝擊,就是全球金融海嘯來襲。

  然而,除了迅速進行危機處理之外,也必須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思考這波經濟危機對全球政經秩序帶來哪些重大的結構性改變?我們在世界經濟地圖的位置又是如何?要採取什麼樣的總體經濟策略來茁壯自己? 

  今年四月舉行的G20會議召開前夕,中國大陸等新興工業國家就開始挑戰美國主導的全球政經秩序,G20會議中的G2─美中峰會也備受矚目。G2一詞是美國學者伯格森(Fred Bergsten)所提出。他認為,中國大陸如能參與國際政經秩序的決定,才能讓中國大陸扮演負責任夥伴關係。G2,一個是台灣長期的政治、經濟與區域安全夥伴,另一個是台灣海外投資最多的地區,也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就台灣本身政經利益而言,我們樂於看到G2形成負責任的夥伴關係,台灣應積極發揮影響力,參與這個有利於東亞和平穩定,以及台灣安全與繁榮的正面力量。

  近十年來,台灣在國際競爭力不再像過去那麼亮眼,主要原因就是自由化與國際化腳步停滯下來,其中又以對中國大陸採取封閉鎖國的政策影響最大。這種封閉政策本是自我保護,結果卻讓台灣在各領域失去活力。

  經過十年的停滯,我們重新走向開放之路。正如過去一樣,開放的過程免不了引發疑慮,擔心台灣的利益受損,這種憂心也表現在最近有關ECFA的爭議中。台灣與中國大陸加強經貿合作,絕對不是向中國大陸過度傾斜,而是修正過去偏離正軌的政策,促使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

  兩岸之間經濟交往,台灣當然是以本身利益考量,這個利益不僅是企業的利益,而是整體台灣利益。同時,我們也應努力爭取與美日簽訂FTA、加強雙邊經貿關係,積極參與多邊區域經貿合作,包括WTO杜哈回合,及與東協等國際經濟組織對話,讓台灣從世界經濟版圖上的日益邊陲化位置再回到核心地帶,在全球供需鏈上扮演更積極、關鍵角色。

  面對中國大陸這個龐大的政經體,很多人擔心她會損害台灣的利益,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政治民主、社會多元仍未上軌道,北京當局還是個威權政府。然而,台灣長期積累的文化底子及公民素養,可說是台灣與中國大陸交往的最好憑藉。台灣民間社會這些深厚的軟實力,正是讓台灣可以不卑不亢地與中國大陸平等互動的信心來源。

  我曾自問,當自己還有一些精力可以從事公共事務時,以過去參與台灣經濟發展的經驗,那些是最值得貢獻給台灣?那些是應積極去做的事?我的答案是:自由化國際化的經驗,是最值得貢獻給我所珍愛的台灣社會。這是條艱困的路程,也曾遇到逆轉,當年已失去很多機會,現在絕不能再失去。我相信,台灣走在一條正確的軌道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