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英九:一年彌補失落八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0 06:31:35  


  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馬英九昨天舉行就職周年記者會,細數過去一年政績表示,“兩岸外交是突破最多的”。當兩岸領導人所用語言越來越接近時,表示都在修正立場,希望創造雙贏,雙方都已擺脫意識形態,願意互不否認。

  聯合報報道,馬英九說,在此前提下,雙方都有默契,不刻意炒作某些東西,許多政策和雙方有關的,都會事先知會、協調。

  馬英九指出,去年四月十一日蕭萬長以“副總統”當選人身分參加博鰲論壇,提出十六字箴言,以後幾乎每次重大會議,兩岸領導人都提出十六字,這十六字現在越講越相似(見附表)。

  他說,“主權”不能用抽象或感性衡量,須有客觀指標,若把兩岸互動視為統戰、政治動機,就是“鎖國自閉”。民進黨衝撞八年,一無所有,“若要回到過去八年的情況,對不起,我們做不到,那不是我們值得要走的路線。”

  另外,中國時報報道,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宣布八項利台政策,馬英九表示樂觀其成;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不涉“主權”,屬經濟議題,“未來一段時間,會開始和對方展開對話。”針對旅遊、證件核發,雙方可就互設辦事處展開討論。

  馬英九說,兩岸與外交過去一年突破最多,每個突破過程都是殫精竭慮、多方思考,不躁進,到目前為止,分寸拿捏、速度快慢都可以接受。近期台股大漲印證財經、大陸政策方向正確。新政府用一年彌補過去失落的八年(綠營執政),“看不到犯什麼重大錯誤!”

  馬英九重申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堅持不獨、不統、不武,維持台海現狀,新政府並把兩岸和解推廣到國際,這就是愛台灣、堅持“主權”尊嚴,包括參與世衛大會,“台灣籌碼有限,運用到這種程度,難能可貴”。 

  馬英九又表示,“國家主權”問題不是用喊的,而要能真正做出來,兩岸簽署九項協議,台方並沒有接受“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堅持一定要用“台灣”名稱參加國際活動,也不是理性的態度。 

  “主權流失”是綠營批評馬政府執政最多的地方,也是517遊行的訴求之一。馬英九在記者會表示,大家不能只是抽象地、感性地看待“主權”,台灣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實施“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維持台海現狀,更把兩岸和解推廣到國際關係。 

  他說,例如葉金川參加WHA,“國家”名稱是“中華台北”,稱謂是“衛生部長”,身分是“觀察員”,如果還要堅持不用“中華民國”或“台灣”就不參加,不是理性的態度。他強調,大家該做的不是只喊“愛台灣”或“國家主權”,而是要能真正做出來,讓大家看得到聽得到才是正辦。 


    相關專題: 馬英九執政一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