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蕭代基:強行限制不如營造更好經營環境
--訪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博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8 18:36:52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博士
  中評社訊╱題:強行限制不如營造更好經營環境--訪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博士 作者:王平(香港),本刊記者

  兩岸經濟融合日益加深,既有大量通過兩岸經貿往來獲利頗豐的台商,也有大力推動加強經濟交流的政經聞人,還有大聲疾呼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大陸導致“危險”的政客。如何解讀這種擔憂,日前記者在香港專訪了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蕭代基院長,請他回答了相關問題。

  限制導致了扭曲狀態
  不能將之稱爲危機

  記者: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的相互融合不斷加深,二零零六年兩岸經貿總額已經超過一千億美元,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存度已經比較高。有人說這是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努力撥開政治阻礙所顯示的力量,也有人大呼這已經嚴重危及台灣的經濟安全。您作爲中華經濟研究院的院長,認爲如何看待這種經濟發展態勢?

  蕭代基: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加上全球委外趨勢,使大陸迅速成爲全球代工、製造重鎮,也致使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經貿過度傾斜。如果我們看一下統計數據,就很容易看到東亞經濟在整體結構上的變化。比如南韓在一九九一年時對日本的貿易依存度是百分之十七點二,到二零零四年下降到百分之八點五,而同期對中國大陸的依存度則從百分之四點九上升到百分之之二十六點七,已經是日本的三倍。也是在同期,台灣對日本的貿易依存度從百分之十三點六下降到百分之十點六,對大陸的依存度則從八點七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六點七,是日本的三倍多。

  其實現在說單向的傾斜,主要是因爲台灣對大陸到台灣來的投資、貿易有一些限制,造成了單向的傾斜。蕭萬長董事長也表示,如果能夠開放大陸投資、實現三通的話,台灣可以到大陸投資,大陸也可以到台灣投資。因爲兩地各有其比較利益(優勢),所以資金都會走向一個最適當的地方。

  因此可以說,現在屬於一個扭曲的狀態,不能因此就用部分數字說造成了台灣的空洞化,或者是把它看成是一個危機。因爲除了非金屬及礦物業、紡織業及塑膠製品業之外,台商不但在大陸投資,也在台灣本地投資。其中電子及電器產品業每在台灣投資一百元,才在大陸投資十五點二六元;服務業每在台灣投資一百元,才在大陸投資十點二五元。這主要是我們(台灣)的一些政策造成的一些限制,是政策的限制造成了一些現象。從投資數據看,並沒有形成空洞化現象。

  強行限制可導致更嚴重傷害
  關鍵要建立好的經營環境

  記者:半導體包括電腦,乃是目前台灣相對於大陸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產業,中國大陸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消費能力這些年也都在不斷提升、擴大。但是台灣方面這些年遲遲不開放一些技術諸如八吋晶元登陸,而美國現在已經決定開放十二吋晶元到大陸設厰,大陸自己研製晶片的水平也在快速提升,從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如何面對這種挑戰?有沒有危機感?

  蕭代基:當然,有些人認爲一些高科技製造業登陸,會造成空洞化,是有危機的感覺。就像我剛才講的,事實上每一種產業、人才、資金,都會走向它最適宜的地方,不是政府的管制可以管得住的。

  所以,開放以後產業會怎麽走,其實都不用去擔心。台灣會有自己最適宜發展的產業;至於是不是半導體產業,或者其他產業,這都有可能。

  剛才講過,現在台灣最應該做的,就是建立一個優良的生活、投資的環境;這個環境如果建立好了,不用特地去選擇甚麽產業要發展,自然就會發展出來。這方面主要的一個模式,就是香港的模式。香港的模式就是沒有甚麽產業政策,就是要建立一個很好的環境,適宜經營的環境,適宜經濟發展的環境,適宜生活的環境,那麽產業就會來來去去,最適宜在香港生存發展的產業,就產生出來了。

  兩岸之間的經貿關係也是一樣。如果施加限制,希望保護住或者是留住某些產業或者投資,這都是一時的,不是長遠的,甚至可能會對未來的經濟發展造成更大的傷害。

  所以,不必有這種顧慮,實際上台灣如果有好的生活環境、經營環境,再加上自己原來不錯的基礎設施、教育的水準、道德與文化的傳統、社會的潛能,都是很能夠在國際上形成競爭力的。

  可以學習香港的積極不干涉經濟政策

  記者:您認爲現在台灣是可以參照香港長期實行的“積極不干涉”政策等相對比較讓市場更加自由的做法,是不是?

  蕭代基:對,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經濟學界對產業政策有兩派不同的看法,一派說要選擇策略性的產業,政府給予強力的扶持,給它補貼,然後讓它成長。另外一派説,不要做這種事情,只要建立一個好的環境,不要去特意選擇與扶持某個產業。這是長久以來,經濟學界兩派不同的看法。我是屬於第二種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