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東野:美國不希望看到兩岸聯手保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5-24 00:27:48


 
  吳東野表示,最近幾天,美國務院發言人對菲律賓公務船槍殺“廣大興號”台灣漁民事件的偏袒言論,“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研究員Scott Warren Harold甚至明示,台灣與美國盟邦菲律賓關係惡化,且立場向北京傾斜,可能會削弱台灣扮演美國在環太平洋非正式盟邦的地位,此對台北的威脅遠大於台菲漁權糾紛,更加印證了兩岸共同保釣需要避免美國因素的介入。

  吳東野認為,當前東亞戰略情勢變化,夾在美中日權力競逐關係中的台灣,處境為難,角色也異常尷尬。馬英九個性與領導風格原本膽怯懦弱,於今受制於美方壓力,自然不會也不敢啟動兩岸合作保釣。不過,最近台灣媒體針對台菲衝突後的各項民調結果顯示,約有七成的受訪者都樂見兩岸合作護漁。這是以往難見的現象,值得深思。

  吳東野表示,1970年代至今,美國外交政策從未脫離現實主義思維。現實主義強調的是權力、國家利益與權力平衡。美國霸權外交缺乏反省能力,遵循的只是外交“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只有永遠的國家利益”原則。這種外交思維不會顧及國際公理和正義,追尋的也只是短期利益,因此美國對外戰略不斷陷入重蹈覆轍的窘境,在所難免。

  吳東野也提醒兩岸注意:塑造亞太區域經濟、改變區域安全結構、支援民主制度及傳播普世價值,始終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三大核心,“平衡與嚇阻”則是其遂行該戰略的手段。華府實現亞太“再平衡”目標的途徑,不外乎是爭取盟邦支持、尋求新興合作夥伴、成立區域性機構。強化“美韓日”與“美日澳”軍事同盟,是其東亞戰略部署的基石,推動“美日印”與“美日澳印”等多邊戰略對話機制與拉攏菲、越、緬等新興夥伴,為的是形成圍堵中國軍事崛起的態勢。台灣美其名是華府口中的非正式盟友,實際上只是可以運用的一顆戰略棋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