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的管治理念一直是富有彈性和絕不僵化的,不停向各國政治制度借鑒。共產黨在儒家思想和列寧理論的基礎下,融入了東亞國家的新權威主義(neo-authoritarianism)、拉丁美洲的社團主義(corporatism)和歐洲的社會民主思想,總的來說是適應了時代發展,讓許多中國問題專家眼前一亮。
但展望未來,中國共產黨還需要致力改進其“公共服務”,如醫療、教育、環境保護和其他社會服務,改善人民生活質素。如何滿足人民對政府愈來愈高的期望,已經成為了當前中國的“新革命”。
在世界市場中較量
談及中國過去六十年巨變,當然也不得不談中國的國際形象。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前成立時只獲得少數國家承認,其後更因韓戰和冷戰而備受孤立,貿易和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六十年過去,中國現已全面擁抱全球化市場,並站穩於世界舞台。中國與美國、俄羅斯及歐盟建立了良好關係,確立了在亞洲及非洲的區域地位,並熱心參與各種國際事務,為地球村帶來更大貢獻。
中國在環球安保問題上也愈來愈主動,尤其當各種如2004年南亞海嘯和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等大型天災發生時,中國更派出人力財力援助。中國現已參與了全球二千一百項國際維和任務,參與數量冠絕各安理會成員國。
在裁軍問題上,中國過去曾經是全球其中一個主要武器和導彈的生產、銷售國,但隨著中國簽訂了《核不擴散條約》、《全面禁止核試條約》、《禁止或限制使用特定常規武器公約》等國際公約,並加入了國際原子能組織,中國已經擺脫了過去那個“修正主義者”的不穩定形象,轉變為一個國際秩序捍衛者。中國把握“後冷戰”形勢的時機,成功確立了自己的區域和國際地位。
而中國的國家戰略也正在改變,變得愈來愈大膽和有自信。中國解放軍在不少領域上的軍事實力都已經位居亞洲第一,水平甚至能逼近北約,十月一日的大型軍事檢閱將會向公眾展現它的實力。
對於中國的全球急速擴張,許多國家都表示擔憂。一項歐美民調顯示,民眾對中國的形象仍然負面;歐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人民擔憂中國的經濟發展會使他們飯碗不保;中國與三大鄰國澳洲、印度與日本仍然存在緊張;與俄羅斯關係也存在歷史矛盾。隨著中國影響力與日俱增,並在世界舞台上展現肌肉,這些與鄰國的矛盾都必將難以避免。
中國未來的危機?
展望未來,有些歷史學家猜想中國會步上歷朝歷代的後塵:爆發政府貪腐、社會不穩、邁向獨裁或走向軍事化發展……有些經濟學家質疑中國的經濟增長能走得多遠……
但不能忽視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過去六十年里已經成功克服了許多嚴峻危機,每當中國面臨國內危機、邊境戰爭或國際圍堵時,她的實力和適應能力都總是一次又一次被低估的。歷史證明,中國永遠都會是一個複雜和充滿矛盾的國家,讓分析家難以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