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分析:兩岸經貿場面熱數據冷,何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1 00:25:01  


 
  故此,昨天的另一則消息就別具意義: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披露ECFA可行性的兩岸共同研究結果。據透露,該研究的共同結論與建議包括:

  一、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雖對不同產業帶來不同程度的正、負面影響,但整體而言,將促使台灣的GDP增長,並對福利、貿易、就業、產值等總體經濟產生正面效益。同時,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總體上對大陸經濟發展具有正面影響。

  二、兩岸在兩會現有協商架構下,盡快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協商,並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原則,分階段逐步推動後續進程,共創兩岸互惠雙贏的局面。

  三、根據研究,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內容應涵蓋兩岸之間的主要經濟活動,包括貨品與服務的市場開放以及經濟合作等領域。同時,為讓雙方企業與民眾儘早享受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部分成果,建議商談早期收穫計劃。

  由此可見,兩岸雙方的研究機構一致同意,簽署ECFA對於雙方經濟都有整體正面影響,不單有利台灣,同時也有益於大陸,可謂互惠互利。因此,雙方認為應盡快啟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協商,共創雙贏局面。

  查實,在台灣商界看來,現在務須與大陸簽ECFA,也不單為了美麗的願景,而更在於迫近眉睫的挑戰者:韓國。該國近年密集與出口市場簽訂FTA,讓許多貨品在海外享零關稅,在電子產業戰場,早已拋離老對手台灣;明年東盟10+3成立後,台灣再要追趕,就是癡人說夢。 

  因此,與大陸簽訂ECFA,不僅能救活兩岸間的經貿往來,更能助台灣打入東盟免稅區、進而跟更多海外市場簽署FTA,挽回出口頹局。若ECFA再拖一年,笑的會是韓國;台灣年終出爐的數據,恐怕也很難令人愉快。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