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社會心態寫入五年規劃 委員建議監測民眾心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7 14:35:04  


  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楊玉芳今天建議,政府應當監測民眾心態,及時掌握社會心態的波動規律,作為宏觀決策的依據,並且建立科學有效的監測預警系統。

  《中國青年報》報道,她舉例說,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研究所自1947年以來開始監測民眾心態。在大量收集數據的基礎上,該機構能夠預測國際動蕩和風險事件的發生,成為政局和國際問題的“預警員”。

  昨天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弘揚科學精神,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輔導,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這是“社會心態”首次寫入五年規劃。

  楊玉芳說,公眾的心態與公眾的集體行為有關,掌握心態能夠預測公眾行為,包括預測心態與突發事件之間的關係。當今,一些不公平的小事特別容易誘發憤怒情緒,成為導致惡性群體事件的誘因。如果具備民眾心態監測系統,在遇到特殊問題和突發事件時,可以快速啟動調查,幫助政府更客觀地判斷情況,作出準確預測。對於特殊人群和特殊地區,可以長期開展研究。

  據她介紹,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最近幾年在一些地區對民眾的心態進行了跟蹤調查。從研究結果來看,雖然社會心態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嚴重問題。比如,心理和諧的水平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東部地區的民眾心態不一定比西部地區好,儘管從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建設水平上看,東部都要好一些。

  “公眾的態度是很重要的。”楊玉芳說,“政府要是了解公眾心態,可以對政策的有效性作個評價。你認為很好,老百姓的感受不一定跟你一樣。”

  楊玉芳說,這項工作需要長期投入,需要多學科交叉合作,如果沒有國家層面的資助,很難持久有效開展。她建議,首先可以加強縣級的心理服務機構建設,這些機構可以擔負心理疏導任務,也有可能在民眾心態監測方面發揮作用。


    相關專題: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