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陸委會”從國統綱領退到不統不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8 10:39:29  


  中評社台北1月28日電/聯合報28日社論說,二十載忽焉而過,“陸委會”就要度過二十歲生日。這二十年風詭雲譎、滄桑多變,雖是短短二十年,卻堆疊了目不暇給的流變,其間衝撞跌宕,且曾瀕臨戰爭邊緣,而兩岸關係如今畢竟已從懵然走向深炙。我們或應檢視這段走過的路程,濾清思維上的誤區,俾能走出兩岸關係更正確的未來。

  社論說,“陸委會”不是憑空而生,它其實是台灣對世界冷戰結束的領先反應。東西冷戰在蘇聯解體後正式告終,這一年是一九九一年,“陸委會”就在這年的年初成立。

  社論稱,“陸委會”亦是蔣經國生前開放戰略的遺腹子,一九八七年蔣經國宣布解嚴並開放老兵返鄉探親,成為兩岸重新互動的濫觴,隔年年初他卻與世長辭;但七個月後“陸委會”的前身“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成立,擠在北平東路邊上的“行政院”後棟二樓,擔任會報執行秘書的馬英九帶著幾位夥伴每周工作半天,二年多後“陸委會”呱呱墜地。

  社論說,將“陸委會”成立時空稍作剪影,即可替“陸委會”找到最初的面容。李登輝設置的“陸委會”是為兩岸和解而生,以追尋兩岸的民主統一為目標。

  “陸委會”成立一個月內,《國家統一綱領》即由民進黨人亦參加其中的國統會通過。國統綱領繪出中國統一的路徑,以民主、自由、均富的制度前提為最終關懷,它超越了民族主義的窠臼,標舉了普世的價值,亦即不以統一為不附條件的追求,而以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做為統一的上位方針;持平而論,此不能不算得上是一部可攻可守、標本兼治的國家綱領。然而,沿著民主統一路徑,跟著世界脈搏共同湧動了大約僅僅三、五年,台灣卻突地由一股逆潮引領,而走向了反面。

  社論說,這個反面即是台獨,它以台灣自身的民主化為推力,將台獨扣緊民主,而在李登輝及陳水扁的政治操作下達到了最高潮;這一段歷史過程,“陸委會”不單離棄了和解的初衷,反倒走上仇視與敵對,竟與立會之精神背道而馳。二十年的大半歲月,是李登輝與陳水扁皆將兩岸關係當成權力的玩物,以祭起反中、分裂的大纛操作民粹而攫取權力;李登輝拋出戒急用忍、兩國論,陳水扁提一邊一國、廢除《國統綱領》、操作正名制憲,率全民在危境之中往復衝撞,陷國家於傾覆邊緣。

  社論又稱,台獨反潮的發生,大陸更應承擔最重的責任。台獨的狂飆,出自李扁操作的因素較大;而統一的不入人心及擱淺,則北京要負更大的責任。

  社論稱,如今一手催生“陸委會”的馬英九執政,“陸委會”卻已不能回到最初的面目。《國統綱領》已由“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不統/不獨/不武”取代;雖似失去了幾分浪漫及豪情壯志,卻使得在現實上兩岸的交流磨合突飛猛進。

  社論稱,二十年或是一趟試誤的歷程。這二十年正映現了台獨的飆車與撞壁;而二十年經驗亦告訴我們,台灣與其消極逃避退縮,不如正面進取,《國統綱領》雖束諸高閣,但兩岸的政經連結已然跨過了不可折返點。至於若無這廿年對彼岸當局的啟示,北京亦不會有“共生雙贏”的思考。

  社論稱,台因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不統/不獨/不武”看似已從廿年前的“陸委會”及國統會倒退,但在這個階段看來,“不統/不獨”對兩岸卻皆是一個實事求是的路徑,將兩岸帶上了“和平發展”的大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