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學者籲兩岸藝文交流承認學歷做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6 16:50:07  


  中評社台北9月6日電/大陸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所長戴嘉枋建議,兩岸沒有語言上的障礙,文化交流更容易深入,他建議,雙方藝術院校應加強校際交流,並承認雙方學歷和互招學生。

  中央社報道,“2010年兩岸文化論壇”今天在台北舉行,台“行政院”“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大陸文化部長蔡武同台致詞後,兩岸藝文界菁英隨即分成“文創產業與市場”、“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和“文學與社區總體營造”等4組展開對話。

  戴嘉枋在“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分組座談中指出,兩岸在藝術教育方面,無論是代代以師徒口耳相傳為特徵的古代,還是19世紀從日本引入西方藝術教育模式的近代,雙方都有極為相似之處,但1950年代以來的隔閡,卻讓彼此疏於交往。

  列舉兩岸多年來的藝術教育異同點後,戴嘉枋建議,台灣藝術院校應參與大陸的青少年各項藝術賽事,並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同時承認雙方學歷、相互招收學生分赴大陸和台灣學習,進而推動兩岸文化藝術繁盛的局面。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認為,以美術交流來說,不但提供藝術創造的相互激賞,也有助於增進兩岸民眾的文化共識,美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兩岸互辦美術展和藝術博覽會,范迪安說,大陸美術學界對1950年以後台灣的現代水墨運動,以及當代的新媒體藝術、設計藝術等,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兩岸的交流甚至改變了西方學界對20世紀大陸與台灣藝術認識的盲點與偏見。

  台灣資深戲曲工作者、國光劇團顧問貢敏說,兩岸交流以文化為先驅,戲劇演出則是先行者。他表示,兩岸戲曲活動交流,讓台灣觀眾有久旱逢甘霖的喜悅,大陸表演藝術家來台遇到更多心靈相通的藝術知己,“老實說,這比區區的演出報酬有意義多了”。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尚長榮以京劇為例指出,它就像黃皮膚、黑頭髮一樣,已成了中國人的標記,只要二胡拉起,西皮唱響,京劇這一條中華民族共有的經脈就會被觸動。

  尚長榮表示,在兩岸文藝交流日漸頻繁的態勢下,台灣京劇名家魏海敏、李寶春、吳興國已成了大陸的舞台常客,更讓大陸戲迷有久違知音的感覺。

  他認為,比起政治與經濟,凝聚文化力量的京劇,更能有力的將兩岸民眾心手相連,不過,京劇更應該融入政治、經貿和旅遊,因為京劇對促進這些領域的發展,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