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方朔:都在玩著民氣可用 台灣一流變三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7 12:19:18  


  中評社台北8月17日電/文化評論者南方朔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說,最近台灣凡事皆在學星港,在學過香港的“廉政公署”後,大家又開始談桃園機場要學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這時候我們才知道“香港機場管理局”前任行政總裁彭定中原來竟是個台灣人。他就任一年機場就轉虧為盈,並獲得三項評比世界第一,也可算是另一種“台灣之光”了。 

  文章說,對彭定中,我倒願來做反向思考,如果他不是管香港機場,而是管桃園機場,那會是個什麼結果?可能性不外:一、一上任就發現諸事不可為而掛冠求去。二、把專業倫理及良心一抹,也跟著打混下去,過著好官我自為之的太平日子。三、甚至於官當久了,也搞起呼朋引伴,拉幫結派的勾當。 

  因此,對台灣問題的思考,思考到最後,我們一定無法逃避掉那個最難以面對,也最傷感情的癥結,那就是台灣儘管有許多聰明靈巧厲害的個人,這些人全部加起來為什麼竟然能把台灣搞成一個三流“國家”?今天台灣動輒學星港,可是我們別忘了,從一九六○至八○年代,台灣可是四小龍之首;星港韓的許多事都在學台灣,特別是新加坡,由於它和台灣關係特殊,許多中高級文官都從台灣借將,台灣過去的那些好光景,現在都到那去了?而更傷感情的,乃是台灣過去長期皆自認比韓國優秀,韓國也不斷派人來台學習,今天則是韓國已不願和台灣並列。 

  文章說,台灣由一流變三流,這本糊塗帳實在太難算了,但不論帳如何算,要負起最大責任的仍非政府莫屬。我們的政府雖然經過了改朝換代,但治理模式卻始終未變,早期的治理是“專制威權”,儘管它頗有效率,但這種效率卻很快的隨著人的過去而消逝。接下來的就是各式各樣扣帽子的民粹主義,扁政府時代的“愛台灣”民粹主義是民粹主義的一種;馬政府那種動輒清算前朝,扣人“反商”、“禍國殃民”帽子的也是另一種民粹主義。翻來覆去政客們都在搞著廉價的政治正確遊戲,台灣又怎麼可能由“威權有效率”轉型到“民主有效率”的方向上呢? 

  在當今流行的“政治語彙”裡,每次我聽到“民氣可用”這四個字就會心裡發麻,什麼叫“民氣可用”?那就是某個社會,當人心有著累積的莫名恐懼與憤怒,這時候發生了某些事,它就很容易調動出人們的情緒。也正因此,“民氣可用”造成了當今嫻熟政治操弄術的政客們之最愛,他可以根據“民氣可用”來塑造敵人,也可以根據“民氣可用”來扣人帽子。 

  近年來英美政治學界已興起“恐懼學”研究。這個學科之所以會興起,乃是英美在政界上惹出了許多恐怖主義和環境災難,使得人民的生存恐懼日增,而英美政府即利用這種恐懼的民氣,更加的倒行逆施,於是愈反恐,結果是恐愈多;愈指責別人反公害,公害愈擴大。因此,當代恐懼學專家紐約州大教授羅賓(Corey Robin)、英國里茲大學教授鮑曼(Zygmunt Bauman)遂都在近著中警告說,人民的恐懼乃是統治者的責任與機會,它可以透過積極作為而消除人們的恐懼,而不能把恐懼當作是工具,因為這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只會讓問題愈搞愈糟! 

  文章說,今天台灣百姓的恐懼與不滿的確在增加中,人們對扁朝的貪腐記憶猶新,對經濟與就業也充滿不安感,對司法和警政更是完全不信任,對公害也非常焦慮。統治者本來就應該透過積極作為來消除人心的不安,但絕不容許透過操弄,將這些問題轉嫁給前朝、一小撮反商份子、一小撮地方人士等等。因為這不是對待問題的方法與應有的態度。 

  近年來台灣之所以由一流變三流,乃是無論誰當家,都在玩著民氣可用,正確的民粹主義,以前動輒扣人不“愛台灣”的帽子,和現在動輒扣人“反商”、“公敵”、“禍國殃民”的帽子,兩者之間又有何差別?台灣有優秀的個人,卻搞出三流“國家”,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政治扣帽子太廉價了。當問題可以輕鬆就唬弄過去,誰還會殫精竭慮,為政府的管治能力去動腦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