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發展,需要新思維指引。 |
|
圖2-1 |
中評社╱題:“新思維:全球化下兩岸和平戰略的互動與省思”,作者:巨克毅(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兩岸統合研究中心主任
前言
當前世界各國發展已進入全球化相互依存、利益與共的新時代。國家作為國際體系中的主要行為者,在全球化“戰略緊身衣”(strategic straightjacket)概念的影響之下,(注1)國家間之互動關係皆以“非零和”的性質和平交往,並以互助合作的利益導向型態,作為解決衝突與對立的主要原則。全球化下雖然仍存在各種區域衝突與分化現象,但是世界人類面對全球問題與危機,追求和平與發展的方向,仍是世界人類普遍共同的期望。
近年來兩岸關係的互動發展,在全球化發展的影響下愈來愈呈現相互依存的緊密關係。首先在經濟全球化下,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密切,雙方貿易交易總額逐年成長,台商在大陸投資眾多,且成為我方企業海外之重要生產基地;兩岸經貿快速整合與互惠發展,已成為兩岸經濟合作進程中的重要成就。在政治全球化下,民族國家主權的弱化與讓渡,已成為全球區域整合普遍的發展經驗;兩岸關係的互動發展,雖然中共仍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是雙方均已明白“擱置主權爭議”,“加強對話協商”,乃是當前解決兩岸政治問題的主要策略。另外,在安全全球化發展下,世界各國皆以強調傳統安全(軍事)以外的新安全觀,重視綜合安全與合作安全發展;目前中共對外主張“和諧世界”的外交/安全戰略,強化與週遭鄰國的和諧外交關係,對於兩岸關係亦主張雙方軍事合作與交流,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並正式提出協商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顯然兩岸關係在全球化快速發展影響下,已朝向“和解、合作、和平”的目標方向邁進。
2008年乃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關鍵時刻,國民黨政府自五月二十日上台後,積極努力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完成簽署四項協議;透過加強經貿合作,學術文化交流,擴大包機運作與推動觀光事項,建立兩岸關係朝向和平共榮的前景邁進。目前兩岸關係正處於“和平發展、合作雙贏”的歷史新機遇期,雙方政府皆強調“和平發展”的戰略思維,希望推動兩岸關係朝和平穩定的方向持續發展;然而兩岸互動之中仍充滿著內外各種荊棘與挑戰,雙方必須抱持審慎、務實、智慧與勇氣的原則精神,在兩岸和平大局的思考中相互忍讓,逐步拾階而上跨出和平之路。
本文首先從全球和平研究(global peace research)的觀點,論述當前國際關係理論中“和平觀念”與“和平進程”(peace process)的研究模式,希冀提供兩岸政府在和平互動過程中的政策參考。其次針對兩岸各自提出的和平戰略加以詮釋與分析,冀求從中深刻反省與檢討,俾能瞭解彼此的戰略設想與作為。最後本文提出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中的戰略新思維,希望未來兩岸關係逐步走向和平發展,期能建立一種全球和平研究的新範式。
全球和平研究的理論與模式
當前在國際關係研究領域中,透過國際關係三大理論研究範式,建立國際安全與和平秩序,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內涵與操作方式,茲簡述如下:
(一)由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觀點分析:
邏輯思維:強調經由權力的“限制”(Limitation)與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的實踐,謀求國際安全與和平。
主要方式:(1)限武與裁軍;(2)同盟與集體安全;(3)核武嚇阻戰略;(4)防禦與報復戰略;(5)先制攻擊戰略。
目標:經由權力限制與權力嚇阻戰略方式,防範與減少衝突與戰爭,但是只能達成國際安全中的短暫和平。
(二)由理想主義/自由制度主義的觀點分析:
邏輯思維:強調透過“和解”(reconcili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思維原則,謀求國際和平與建立和諧秩序。
主要方式:(1)外交手段;(2)談判與協商;(3)調停與斡旋;(4)司法裁判與仲裁(國際法);(5)國際合作(制度建制)。
目標:經由外交和解與制度性合作方式,解決國際衝突與爭端,期能建立國際社會長期的和平。
(三)由建構主義觀點分析:
邏輯思維:強調透過長期培養與建構共同的價值、觀念與文化,經由“轉變”(transformation)與一致化的原則,謀求國際和平與秩序。
主要方式:(1)區域主義(區域整合);(2)復合共同體(政治經濟安全共同體);(3)全球公民社會(全球治理);(4)世界政府(世界聯邦模式)。
目標:經由價值觀念的一致性(同質)轉變,各國自願結合成新的共同體,期能達成永久和平。
(見:圖2-1)
除了上述國際安全的三大研究途徑之外,二次世界大戰迄今,“和平研究”(peace research)或是“和平學”(irenology)的建立,(注2)一直是國際關係學者關心的核心議題。和平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以科學的方法探求實現世界和平價值的方法與條件,目的在解決國際衝突與建立世界和平秩序。其重要理論與各種模式,試分述如下。
一、蓋爾通的和平理論與模式
挪威和平研究學者蓋爾通(Johan Galtung)於1959年成立“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中心(PRIO)”,其對和平理論與建立和平模式之分析,具有重大貢獻。蓋爾通首先認為“和平”的定義是:第一、和平是減少或消除各種類型的暴力。第二、和平是非暴力的、以及創造性的衝突轉移。因此,和平工作(peace work)是藉由和平方法減少暴力的工作;而和平研究是探討和平工作條件之研究。(注3)蓋爾通認為和平有三項不同研究取向,其指出:(注4)
(一)經驗的和平研究:主要建立在經驗主義上,有系統的比較理論與經驗現實資料,重建理論之研究(資料比理論顯著)。
(二)批判的和平研究:主要建立在批判主義上,有系統的比較經驗事實和價值,嘗試以文字或行動改變現實狀況(價值比資料重要)。
(三)建構的和平研究:基於建構主義觀點,有系統的比較理論與價值,嘗試改變理論與價值,並產生一種新的現實想像(價值比理論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