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25日電(記者 李仲維)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日前完成一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目的與內涵》的報告,江丙坤將這篇報告呈送給馬英九和多位“立委”過目,頗獲好評,馬英九認為內容相當充實。
在這篇報告中,江丙坤指出,在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台灣銷往中國大陸大部分工業產品之關稅降為零,台灣將比日本、韓國等競爭對手國更早取得進入大陸市場的優勢,進而取代日韓的地位。
江丙坤以石化原料為例指出,2007年大陸進口總值約763億美元,台灣占15%,韓國占20%,日本占18%,如將大陸平均進口關稅6.17%降為零,將有助台灣取代日韓原有38%的市占率,約380億美元。
江丙坤認為,與大陸洽簽ECFA除了可以增進雙邊貿易往來之外,亦可做為台灣與其它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敲門磚。而一旦大陸大部分工業產品對台灣的關稅降為零,將有助於產業持續投資及根留台灣,繼續創造就業機會。
此外,大陸進口關稅降為零之後,自台灣進口相對成本降低,台商可增加自台灣採購的數量,同時因為成本降低,有利於提升台商在中國大陸的競爭力。
江丙坤指出,在早期收穫清單中,將規定雙方可以在現階段提早享有降稅與服務業開放利益的項目,並設有臨時性原產地規則,以避免其它國家搭便車享有兩岸經濟協議的利益。
江丙坤強調,若兩岸能簽署ECFA,中國大陸降稅效果相對高於台灣,對台灣產業總體影響將是利大於弊,除了可以穩住目前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地位,也可以進一步拓展大陸內需市場。
在談判策略運用方面,江丙坤指出,就是在協商時爭取對台灣有利的條件,對於內需為主的弱勢產業,爭取不列入早期收穫清單,並視產業競爭力納入台灣關稅敏感產品清單,透過協商爭取排除適用降稅、爭取調適期或緩衝期。
此外,將貿易救濟機制納入協商,依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範,除啟動反傾銷措施、反補貼措施外,在台灣產業受到大量且低價進口產品衝擊時,啟動相關救濟措施,避免產業受到損害。
江丙坤認為,在後金融海嘯時期,台灣經濟已進入全面對外談判、深度全球化、以及提升軟實力的時代,而推動與大陸簽署ECFA,就是建立台灣與全球經貿網絡連結的一個重要環節,政府將利用兩岸關係和緩的契機,同步推動與其它重要貿易伙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