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馬英九如何看待兩岸結束敵對狀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2 16:43:23  


馬英九可以主張“不武”,卻無意“解除敵對狀態”,這當然有矛盾。
  中評社香港8月12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1日社論說,對岸最近持續釋放訊息,要求台灣執政當局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就兩岸未來互動尋求長遠之計,這包括儘速結束兩岸敵對關係,從而簽定兩岸和平協定。就算此時還不是時機,但總要為這些事預做準備,創造條件。這或許是對岸面對今年10月1日,如何在建政60周年的日子上,來一個雙喜臨門。就時程而言不無急迫感。然而兩岸既已和解,經貿更緊密聯結,台灣當局若無台獨設想,何以不能正式解除敵對狀態,減輕軍備負擔,從而簽定和平協定,至少表達對此一前景的意向。

  或曰,這應先問馬英九究竟是綠皮藍骨還是藍骨綠皮?相信這是關心台灣政治生態者的共同疑惑。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容不下公務員有人私下撰文主張統一,非置“範藍欽(郭冠英)”於死地,完全無視公務員的基本權益,也忘了言論自由和社會觀感的孰輕孰重;但卻一路容忍深綠的莊國榮放言無忌,干預大學內部自主;縱容藍綠通吃的陳聰明,台灣檢察官系統為之蒙垢;起用綠朝安全主管許惠祐,完全無視藍綠分歧就在“國家”認同。懲藍縱綠的印象,非僅藍營不滿,綠營反馬何嘗沒有迷惑?

  社論說,自馬英九執政以來,兩岸得以迅速三通,也為兩岸互動打開了新局面,這是可以肯定的。然而兩岸得以三通的前提是馬英九反台獨,反對李登輝的“兩國論”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恢復承認“九二共識”。然而馬英九宣稱在他“總統”任內“不統不獨不武”和維持現狀,又讓人失望,缺乏願景。

  仔細分析,“不統不獨”是立場和認同問題的負面表述,甚至可以說,馬英九拒絕處理統獨問題,不求統一也不主張獨立。不武是工具或條件,應指不主張使用武力,統也好獨也好,都不必動用武力。這是為和平統一或和平台獨創造條件,不能令人無疑。

  社論說,是以若要追問兩岸有無可能結束敵對狀態和解除敵意,首先要確認台灣有無意願創造兩岸和平的條件。同樣可以追問的是馬英九的“不武”,和對岸所謂的“解除敵對狀態”,這兩者究竟該如何了解和掌握。馬英九可以主張“不武”,卻無意“解除敵對狀態”,這當然有矛盾。而且就出在“九二共識”下的一個中國該如何表述,這當然要跳脫“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互為否定和“主權”競合的問題。目前兩岸最大公約數是互不否定,從高雄世運即可感知,大陸隊所以參賽卻選擇不參加開、閉幕典禮,就出於此一考量。同意台灣以觀察員名義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北京還傳達了對台灣人民的善意。

  作為政治人物,馬英九當然有選票壓力,必要爭取綠營選民,甚至不惜討好,但馬英九民調最近未升反降,姑不論其他可能因素帶來的影響,可以說,這正是爭取中間選民的經典悖論,即為了擴大民意基礎,反而丟掉個人所以還能號召選民的特質。擺盪在藍綠之間,只會作出更多妥協,失去更多格調。

  社論說,回顧國共五點共同願景,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都是具體內容,馬英九執政後應即思考如何在現實中尋求兌現,況且,這也是馬英九在選前選後都曾作出的承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