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文章:兩岸談政治條件漸成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2 15:26:37  


  中評社香港8月12日電/大公報今天發表崔寧的文章說,兩岸關係錯綜複雜,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環境影響,既有經貿內容也有政治敏感問題,千頭萬緒,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兩岸和平發展任重道遠,是一個需要智慧與勇氣作鋪墊的曲折漸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貿交流合作與政治協商談判,二者緊密聯繫,相互依賴,相互促進。

  隨著兩岸關係發展的深入,不刻意迴避政治問題的呼喚,日見清晰,也受到兩岸政治家、學者和有識之士的重視,並引發思考。

  五月初,“第二次胡吳會”,大陸方面重申了兩岸協商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期待。國台辦主任王毅,六月中旬訪美時亦強調,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不存在過快或是過慢的問題,也不存在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問題。

  難題不能迴避

  最近,兩岸一些學術團體和政策研究機構,開始深入探討未來兩岸政治協商談判的可行方式,探求促進建設兩岸政治和解與軍事互信的途徑,催動兩岸關係新的發展勢頭。六月中,台灣的兩岸統合學會與大陸學者一道,在北京清華大學就“兩岸和平協議”、“兩岸統合路徑”及“兩岸和平框架”等議題進行交流探討。之後,大陸的全國台灣研究會又在青海省會西寧舉行“兩岸關係現狀與前瞻研討會”。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不久前也將“兩岸政治協商機制問題研究”納入年度研究課題社會招標項目。此類活動頻繁,不可逐一列舉,且一直以來沒有停止過。

  大陸務實和誠意的期盼、兩岸民間就此問題的良性互動,正在形成一種不可低估的聲勢和力量,衝擊著台灣當局“先經濟,後政治”的政策堤壩。台灣“陸委會”在最新的“大陸情勢”分析報告中指出,“大陸方面對兩岸政治對話應已開始著手準備”。馬英九則在當選國民黨主席後表示,即將召開的國民黨“十八全大會”,會將國共達成的“五項共同願景”納入國民黨的黨綱。其中,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是兩項重要內容。這也是對兩岸關係發展中出現新趨勢的回應。

  兩岸關係改善與向前發展,需要兩岸雙方的共同努力。一段時間來,儘管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逐漸深化,成果日益顯現,促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與合作,造福兩岸同胞兄弟,但兩岸在政治問題處理上,卻陷停滯狀況,明顯表現在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尚未建立,政治談判的重要部分未能觸及,在對外交往方面的協調未能做到制度化,甚至直接影響直航的所謂“中間線”也仍然成為障礙。這些問題都是重要而不能迴避的。

  總體上看,政治協商談判與經貿合作交流,應該是並行不悖的兩個部分。政治協商談判也有一個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的過程。任何一個政治共識的形成,對經貿交流合作只會有推動作用,而不是相反。事實上,政治難題的突破,是經貿交流合作的掘進器。如果兩岸雙方沒有在“九二共識”上取得突破,達成一致,很難想像兩岸關係發展會有今天這樣來之不易的結果。

  談判此其時矣

  “先經濟,後政治”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種策略,而不是一項限制。要積極地創造條件,而不是消極地等待,有條件或條件基本成熟時,刻意迴避政治問題就毫無必要。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台灣民眾多期盼“胡馬會”早日實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胡馬會”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是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政治符號。民眾期盼“胡馬會”表明民眾對延續和深化兩岸關係的好形勢寄予極大希望,對兩岸的政治敏感問題並不懼怕和迴避,反而有所期待。

  八月初,由於受到黨內外的壓力,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宣稱要檢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儘管民進黨對大陸政策的調整只能是一種修修補補,要根本改變現行的政策可能性不大,但這充分說明,兩岸關係的改善和良性互動是對台灣有利的,深受台灣民眾歡迎。民進黨對大陸態度和政策的轉變,將明顯改變台灣島內的政治情勢,對兩岸政治協商談判的啟動,必將有所助益。

  兩岸關係改善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兩岸和平發展是必由之路,是一條不容許猶豫不決,更不允許倒行逆施的單行道。最終目標的到達,只是一個技巧問題和時間問題。如何少走彎道,如何更加順利,是兩岸需要考量和努力的關鍵。從目前情勢看,兩岸協商談判政治問題的條件逐漸成熟,兩岸協商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此其時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