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劉明德:韓先和大陸簽FTA 台灣就不用玩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0 10:31:58  


  中評社台北8月10日電/台灣學者、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劉明德今天在蘋果日報撰文說,韓國為拓展出口所擬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戰略”,日前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於今年8月7日再下一城,與印度,這一個擁有11.6億人口的新興市場簽署了全面經濟伙伴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CEPA),預計10年內,韓國出口到印度85%的商品將撤除或降低關稅。根據韓國對外經濟研究所分析,韓國和印度的CEPA生效後,韓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可望增長0.03-0.17%,對韓國經濟提振效果顯著。 

  FTA如經濟大補丸

  有人說,雖然明年起,東盟加中國就要實施,但是因為東盟加三(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還沒成形,因此,台灣不需要與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這種說法很不道德,是一種“死道友,不是死貧道”的講法。自由貿易協定(FTA)是另一種形式的貿易壁壘,參加者有獎,降低關稅壁壘、增加雙方的合作關係,至於不參加的人將受到懲罰,高關稅、與他國無法資源流通。如果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不重要,那麼韓國為什麼要積極與其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為什麼韓國要花3年6個月的時間跟印度談CEPA?如果不重要,為什麼台灣前朝政府要積極與美國、日本、新加坡談自由貿易協定?如果不重要,為什麼歐洲要進行經濟整合,要成立歐盟,讓貨物、資金、勞力、服務在區域內自由流動,甚至放棄各國的貨幣主權,建立單一貨幣歐元?可見,自由貿易協定對一國經濟發展有如大補丸,不過,對有些政治人物則有如毒藥,避之唯恐不及。
 
  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更可視為一個國家是否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當一個國家相較於她的競爭對手能夠簽署更多的自由貿易協定的時候,同時意味著企業的生產成本更低、這個國家的競爭力更強,更能保護該國企業與該國人民。想想看,韓國與印度一年的貿易量只有155.6億美元就能因簽署CEPA而增加GDP 0.03-0.17%,而兩岸一年的貿易量高達1054億美元(以2008年為例),按比率計算,台灣的GDP將因兩岸經協的簽署增加0.2-1.15%,這個數字剛好介於“中經院”之前的估計3.31%與“台經院”之前的估計0.05%之間,可能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吧! 

  雖韓國已與印度簽署CEPA,但是,我們還有機會。其一,印度目前還不是台灣的重要貿易伙伴,對我們影響不大。以2008年為例,台灣和印度的貿易總值為53.4億美元,遠不及印韓的155.6億美元;其二,雖中韓已舉行了5個回合的FTA諮商,但韓國尚未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一旦韓國在台灣之前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台灣也就不用再和韓國玩了。 

  兩岸經協站穩先機

  因為韓國的強項與台灣有高度重疊,包括:汽車零組件、機械、電子產品等,這些既是韓國的強項,也是台灣的強項。如今,台灣唯一能夠反敗為勝的機會,不用再被韓國人看衰小,就是搶在韓國之前與大陸簽訂兩岸經協,越早在韓國前面簽訂,越能站穩中國大陸市場,一旦佔久了,韓國想要搶回來就困難了。而台灣政府要不要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快簽或慢簽,並不取決於其他人,而是取決於執政黨的良心。如果兩岸經協真的有益於台灣人民,執政黨應不計毀譽,趕快簽,以安定民心,以幫助台灣經濟和台灣產業。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