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社評:民進黨誤判岡比亞事件之見微知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18 00:04:06


 
  回顧前幾天綠營人士對岡比亞事件的談話,只有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蔡煌瑯在“立法院”一場記者會點出了部分真相。他提到,“除了岡比亞,宏都拉斯至今不派駐大使駐台,薩亞瓦多、巴拉圭、教廷等‘邦交國’,也都有急於向中國建交的趨勢,這五個國家可能都名存實亡,岡比亞只是第一張骨牌。”

  台灣原有23個“邦交國”,扣掉岡比亞剩下22個,由於兩岸實力愈來愈不成比例,很多台灣“邦交國”都急於轉向,想與中國建交,爭取更多資源,發展經貿關係,大陸沒出手,台灣“邦交國”數字才會維持至今。台灣在中非“邦交國”聖多美普林西比幾天前與中國大陸簽經貿協議,互設貿易辦事處;這種與台北建交與北京發展經貿關係,兼顧三方需求的模式,未來可能愈來愈普遍。綠營若再以“挖牆角”的角度視之也會錯很大。

  這就是台灣外交現況,講白了,是大陸在為台灣穩住這些邦交,與台灣花多少力氣去維持,關係不大。民進黨若還在遙想當年的“割喉外交”與大陸衝撞,就是災難了,美國也不會相挺。當然,台灣競爭力大不如前,加速台灣“邦交國”想棄小事大,這是馬政府要面對的,也是杯葛完ECFA又要杯葛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民進黨必須思考的問題。

  馬英九多年前曾引述錢復說法表示,“兩岸政策是外交的上位政策”,事到如今,更進一步說,兩岸政策是台灣很多政策的上位政策。民進黨對岡比亞事件的誤判見微知著,令人憂慮的是,如果連核心、上位的形勢都沒判斷準確,錯錯得錯是必然結局。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