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以及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疑懼與防範心態日趨上升,對中國構成了嚴峻挑戰。 |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樣的判斷,主要是為了回應當前中國國內部分人士對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否存在的疑問。
中國在金融危機中表現非凡,國內經濟逆勢上揚,成為全球經濟復興的助推器。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矛盾,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明顯增大。
在國際政治多極化趨勢日趨明顯的大勢下,儘管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中負責任的國家行為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賞,但同時也給世界各國產生了“中國已經不再是發展中國家”的印象,給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最為複雜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巨大壓力。而美國奧巴馬政府對其全球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推出了“亞洲再平衡”戰略,將美國的戰略重心轉移到亞洲地區,重點防範中國的崛起。因此,中國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存續受制於中美關係發展的狀態。
同時,近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也日趨緊張,對中國周邊外交形成了嚴峻挑戰。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與歐美國家去工業化為主體的全球化浪潮密切相關。通過對內高投資,對外鼓勵和推動出口,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需要隨之轉型。中國在今後若幹年中在諸多制度領域必須深化改革。以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徹底轉變和實現“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中國政府必須把更多的資源和精力用在改善收入分配、提供公共服務和擴展社會保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