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校長望施政報告推動教育產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5 15:10:15  


  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校長望施政報告推動教育產業”的社評說,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昨日約晤大學校長等教育界人士,為下月發表的特首施政報告聽取意見,其中,已被確立為未來發展重點“六大產業”中的教育產業,自然成為各位校長最關心的議題。

  社評指出,發展教育產業之說自年初由“經機會”提出以來,各方反應多存觀望,更有譏之為“假大空”,昨天會晤後,多位校長的回應看似也比較保留,如港大校長徐立之“重質不重量”的提醒,就很值得關注。

  社評表示,事實是,既名為“產業”,自然要講“量”,不吸引到大批“顧客”或訂單上門就談不上“產業”二字,但教育產業和其他產業不同的地方,恰恰就在於未必是“產品”越多越好,而是質素先行,有了“質”才會有“量”。耶魯哈佛劍橋牛津,“量”都不是最大,但就靠高質為學校帶來了名利上的可觀收益。本港未來的教育產業應“重質不重量”,以質取勝、辦出特點,此點應該是首先要明確的。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本港教育產業想要發展成“以質取勝”,道路是極其漫長的,絕非三、五年可為功。但是,在目前本港已有的基礎上,把教育產業的規模逐步擴大、質素逐步提高,卻是大有發展空間和大有可為的。其中,“請進來”和“送出去”是兩條“不二法門”,前者是吸引更多的外地學生來港就讀,後者則是到本港以外的地方辦學,實行“輸出”服務。

  吸納外來學生方面,本港八家大學目前都有非本地生名額之設,但人數並不突出,就以昨天舉行開學禮的理工大學來說,該校今年收錄了四千五百一十八名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但內中只有六百多名內地生和三十五名外國學生,比例低於允許的百分之十八。

  其實,無論是在學科水平、教學質素、校園環境與設施上,本港都並不遜色於區內其他城市,而且在收費上還佔有優勢,本港“八大”的外來生收費由七萬至十萬不等,加上三萬多元宿費,比新加坡的二十五萬元一年要便宜近一半,但宿位不足是一大難題。

  社評稱,因此,未來本港想要吸納更多外地生,增加宿位和擴大學額比例至兩成都必須早日落實。對此,有人可能會認為,不少本地中學生尚要望大學門牆興嘆、不得其門而入,不少本地大學生尚無宿位而要日日擠車上學,何以資源要為非本地生所用?此一看法是片面的。政府應增撥資源為港人子弟提供更多的大學學位和宿位,但接納更多外來學生不但可發展教育產業,對加強本港作為國際都會級城市以及有別於內地其他大城市的形象,擴闊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視野,都是十分有意義和價值的。

  社評又說,至於將教育服務“送出去”,到內地去辦學,是本港八家大學一致的願望,但目前受制於內地的有關規定,本港大學到內地開設分支,被當成“國際學校”辦理,必須要與內地教育機構合作才能開辦。此點特區政府應大力向中央及有關部門反映及爭取解決,如能先爭取在粵省或珠三角地區讓本港的大學獨立辦學,對發展教育產業或打造本港的教育樞紐地位都將大有幫助,對內地教育工作和加強粵港交流也有裨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