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限制炒樓可也 勿傷同胞感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6 01:29:06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內地在房地產業方面對外資急刹車,累及港澳台華僑同胞。對港澳台華僑同胞進行准入限制,不可避免地具有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對作爲主力的香港居民在內地的置業投資將有更大的影響。對於內地加強金融房地產的調控,我們完全支持,但是我們呼籲內地必須注意,不要傷及港澳台僑同胞的感情。

  建設部等六部門日前發佈《關於規范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規定只有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代表機構的境外機構,和在境內工作、學習超過1年的境外個人才可以購買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政府專家表示,此次措施主要是對那些旨在炒樓的游資給予“精確打擊”,並給有意炒作的外資以“嚴重警示”,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房價,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等重點城市。 對此,我們是理解與支持的。

  但是,北京市建委於20日向各開發企業下發了緊急通知,規定港澳台地區居民和華僑可在境內購自住商品房“暫定只能購買一套住宅”,並於7月21日起執行。北京是內地第一個明確限制港澳台僑同胞只能買一套住宅的城市。對此,我們是不理解的。

  目前不知道,今後究竟有多少個城市將向北京看齊。如果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也執行這樣的政策,港澳台僑同胞所受的困擾與影響絕對不可以低估。

  作爲購房置業的散戶,港澳台僑同胞究竟在內地投資購買了多少住宅呢?一時之間,找不到系統全面的數字。只能以香港作爲一個參照系。僅以2005年的前9個月為時間段,可知香港居民花了94億人民幣在內地購置了1.8萬套房子。 深圳由於毗鄰香港,所以是很多人最理想的置業城市。購房大軍中52%的人選擇在這座城市購買房子。廣州則佔據第二位。 
  
  北京是港澳台僑同胞非常看重的置業城市,但是畢竟不是深圳、廣州,不可能有那麽熱。中原地產的統計顯示,去年在京購房的港澳台地區人士,其購買面積占當年北京銷售總量的2.88%,購買金額所占比例為5.14%。 在此,實在看不出來,北京樓價飆升與港澳台僑同胞有何緊密關係,需要如此高調、如此緊張地宣揚。或許,我們不知道真實的數字。

  港澳台僑同胞有能力、有信心在北京以及內地炒樓者,一定是少之又少的,台胞大部分不敢來大陸吃螃蟹。澳門人數不多,連溫州都不如,如何炒得起來。華僑有多少是靠炒樓發財的?香港人愛炒樓,舉世聞名,但是出了香港,又有多大的本事炒得起內地的巨無量的樓盤來?如今的北京,高檔樓盤一套少說也要2、3百萬元,試問,有多少港人可以不通過貸款在北京買幾套樓的?

  我們認爲,港澳台僑同胞在內地購房,主要用途是:一,自用。因爲經常來往中國內地,或者長期在內地工作,或需要度假,或者準備養老;二,親用。為父母及家人購置物業,延續親情,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三,投資升值。有些多餘閑錢,在內地置業,長綫投資,期盼升值。四,其他。我們不排除有短綫的炒樓者,但是,在港澳台僑同胞中能佔多少?需要專門出臺針對性的限制政策呢?很大疑問!

  再説,有關政策主要針對的是境外游資,只有這些游資過江龍才能在内地房地產市場翻江倒海,港澳臺僑同胞個人投資置業,絕對不可以與游資挂鈎。同時,限制置業的主要方法,不應該是針對什麽人群,而是應該通過金融、稅收等市場杠桿,才是最有效的。把港澳台僑同胞與內地居民分割對待,是一種倒退行爲,是十分傷感情的。

  過去,在內地發展房地產、走向市場化的初期,各大城市想盡辦法吸引港澳台僑同胞的資金,因爲市場不成熟,港澳台僑同胞損失很大,也不可能得到什麽補償。如今市場稍微有一點起色,就要排除與港澳台僑同胞共享的條件,是不是太過分、太傷人一點了?

  港澳台僑同胞,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兄弟姐妹,同時擁有中國的所有土地,如果非要把他們與外國人視爲一體,道理上無法講得通,感情上也無法講的通。有輿論甚至舉例說什麽,外國很多城市也是限制外人購房的。但是,它們限制的是外國人,沒有什麽健康的城市是限制自己人的。

  我們建議,內地經濟部門出臺涉及港澳台僑同胞的切身利益的政策時,一定要與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台辦、國務院僑辦會商,共同尋找經濟政策上可行的、又有利維護港澳台僑同胞利益和促進他們與祖國感情的雙贏政策。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