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上午,尹錫悅第二次就上周的“六小時戒嚴”發言,聲言自己宣布戒嚴令並非要癱瘓國會,合乎憲法。 |
中評社首爾12月13日電(作者 黃載皓)我們可能在歷史書中學習過的東西,如今卻發生在世界經濟排名第十的發達國家了。12月3日22時28分,尹錫悅總統宣布戒嚴。國會投票通過解除戒嚴令後,內閣於凌晨4時30分解除戒嚴令。4日上午,韓國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宣布戒嚴僅持續了六個小時。尹作為總統的權力和影響力也只六小時。司法部有史以來第一次禁止總統出國,法律制裁已不可避免。個人的命運轉瞬即逝,但問題是韓國的命運。
戒嚴令為什麼失敗?我們必須從個人的失常說起。他的一生本應以檢察長的身份結束,但當他成為總統後,卻以悲劇開始。《孫子兵法》有云:忿速可侮也。意思是說,領導者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就會受到羞辱並危及組織。甚至在這次事件之前,關於總統性格缺陷和人性局限的傳言就已不絕於耳。他缺乏同情心和溝通能力的行為廣受批評。作為最高權力機關的檢察官,尹長期過著特權生活,他沉浸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裡,這導致了一場堂吉訶德式的災難。
然而,軍方早期參與的證據不斷浮出水面。在檢查的起訴書中與尹總統並列為主要共謀者的前國防部長金龍顯是尹的高中學長。當他從之前的總統警護處長職位上被任命為國防部長時,國會和媒體上已經流傳著政變的傳言,當有議員問及政變的可能性時,他說:“在這個時代,軍方不會聽的。”但事實證明這只是煙幕彈。軍方在國會召開之前奪取中央選舉委員會,也讓人懷疑其意圖是否在於操縱議會選舉結果,以便通過舉行新的選舉來控制國會的多數席位。總統試圖發動自己的政變,但政變是由軍方少數精英指導的,最終因指揮系統混亂而失敗。整個事件充滿了檢察官作風的味道。檢察廳是一個少數的、指揮控制式的組織,而不是一個團隊合作式的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