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中評社 袁曉麥攝) |
中評社青島8月21日電(記者 袁曉麥)以“鑄牢民族認同 共促民族復興”為主題的2024年兩岸關係研討會日前在山東青島舉行。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主題發言時指出,認清“台獨史觀”的建構方式與危害程度,是予以有效反制的前提。
唐永紅指出,所謂“台獨史觀”建構,是指“台獨”勢力、分子通過台灣政治、經濟、教育、輿論、社會等體系的潛移默化作用,力圖從歷史、文化、教育、社會等領域“去中國化”,切割兩岸連接,培育並強化“台灣本土意識”“台灣主體意識”“台灣主權意識”,企圖建立與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中國歷史對等的所謂的“台灣文化”“台灣民族”“台灣歷史”,為“政治台獨”“法理台獨”夯實社會意識形態基礎。
唐永紅認為,“台獨史觀”建構始於“文化台獨”,通過故意過分推崇鄉土文化的地位,人為地誇大台灣地區鄉土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差異,故意以台灣地區的鄉土文化否定、取代整個中華文化。1988年李登輝上台執政以來,“台獨”勢力以分裂國家、“獨立建國”為目的,大力推動“文化台獨”。多年來,在台灣,“去中國化”“去中華化”甚囂塵上,“台獨”勢力通過篡改歷史課綱等各種形式千方百計深化“台灣本土意識”“台灣主體意識”“台灣主權意識”,企圖通過文化“台獨”重構台灣民眾的文化認同,進而改變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統一意願。
唐永紅表示,“文化台獨”、建構“台獨史觀”看似不像“法理台獨”那樣會給兩岸關係直接造成強烈的衝擊波,雖說要徹底去除中華文化也不容易,但近年來,通過教育、媒體、政治等手段層層滲透,堅持不懈地影響年輕人的三觀,“去中國化”的後果已不可輕視。如今,“台獨”分裂意識形態已經滲透了年輕一代,確然已經形成了一種不容小覷的影響力。“今天,許多台灣年輕人已不識孫中山、岳飛,搞不清歷史年代順序,把孔子視為外國人,普遍‘拒統傾獨’。這都是‘文化台獨’‘去中國化’、建構‘台獨史觀’造成的惡劣後果。”唐教授進一步指出,“文化台獨” 建構“台獨史觀”造成台灣年輕人的歷史記憶混淆、國家認同扭曲與統一意願弱化,也導致兩岸青年在交流上的隔閡,引發兩岸民意對抗,更進一步衝擊到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以及國家統一的代價與進程。
唐永紅建議,反對和遏制“台獨”,就必須反對和遏制“文化台獨”以及“台獨史觀”。當前,祖國大陸要加大對台文化工作與交流。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種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傳播效果,講好中華文化故事,爭奪文化話語權,讓“文化台獨”“台獨史觀”無處容身;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自媒體、新平台,運用各種新興的交流手段,增進兩岸文化交流、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