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指出,雖然兩岸融合發展將面臨更為嚴峻複雜的形勢,但“挑戰與機遇並存”,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是民進黨的粗暴促成在野黨在諸多重要議題上形成合作關係,為大陸推動兩岸融合提供一定空間。第二是新媒體傳播為促融影響力的輸島保留有所作為的空間。非傳統影響力輸入途徑展現出難封堵、難操控、難預判的屬性,始終為促融影響力的輸入保留可以有所作為的空間。網絡積極效應也促使島內民眾對大陸的探知欲與好感度不斷上升。三是島內“懼戰”“反戰”“疑美”“厭綠”的民意螺旋上升。民進黨“亡國感”及“反中抗中”的過度操作,交叠俄烏衝突及巴以戰爭的外溢效應影響,引發島內的民意的新變化。四是大陸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交流發展產生的慣性效應難以被逆轉。經歷多年成熟、穩定、雙贏的交流合作,兩岸已形成深厚的社會、經濟依賴及交流化解緊張對峙的慣性認知。五是美國對台政策因選舉變奏的可能性增大。美國當前較為不計成本的在台軍事部署及對賴政治支持的方式都可能在未來發生根本性調整。台美恐將進入較長時間的磨合。大陸反分裂、反干涉的重大鬥爭和促融合、促統一的大勢不可阻擋。
談到應該如何妥善解決兩岸融合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陳麗麗表示,要堅持兩岸促融政策的長期戰略地位,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台灣問題具有複雜性與獨特性,兩岸間存在尚未消弭的誤解與曲解。因此在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過程中,大陸應在“一個中國”原則底線的思維下,做好全面的考慮,未雨綢繆,做好長期融合發展布局的準備。
陳麗麗最後補充道,“兩岸一家親”是和平統一的載體,既是目標亦是手段。在推動新時代兩岸融合工作中應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以最大誠意與善意,“將心比心”地處理兩岸分歧,著力增強兩岸同胞對兩岸命運共同體與共同家園意識的認同,最終實現更高層次的“兩岸一家親”,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實現祖國的最終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