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關注:文藝界人士聚焦文化傳承交流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23-09-16 00:50:41


著名藝術家張藝謀(中評社 李子寧攝)
 

  回望5000年,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於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堅持從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靈感和力量,讓傳統走進現代,更具人文力量。我們在特徵鮮明的精神標識上做文章,每一次我們的創意都力求更深入的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5000年中華文明躍然而出,演員們手持竹簡吟誦著四海之內皆兄弟,張騫西行、鄭和南渡、絲路漫漫,跨越時空和山海,連接起東西方人民心靈共同的紐帶。還有日晷、活字印刷術、京劇,世界通過這些文化符號,看到了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我們用激光打破堅冰,雕刻五環,闡述中國傳統文化中破冰的概念。我們在貫穿古今的中國智慧上做文章,探討人類前途命運和民族的精神世界,是文化創造者的神聖使命。我們努力尋找最佳藝術形式,力求用作品提升人民的生活體驗、生命體驗。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的從24秒開始倒數,代表著24節氣,這是中華文明的時間智慧,是中華文明中萬物有靈的浪漫和春華秋實的生機。每個節氣搭配一句膾炙人口的古詩詞和一組符合意境的現代畫面。
 
  創新是文化的生命,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需要不斷的創新思路、技術和方式,讓世界看到中國的發展,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讓中國精神具象化。中國人講究形神兼備,傳統文化是神,表現方式是形,以神輔形。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舞蹈演員用身體在一張巨幅的紙上,繪出山川、河流。運動員入場時,用腳步在紙上踩出斑斕大地,這張紙值得我們自豪。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促進了知識和智慧的傳播,啟迪了人類的文明之路,讓中華審美國際化。中國人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我們努力展現中華文化的留白之美,最大膽的嘗試是北京冬奧聖火的點燃方式,這是奧運主火炬100年來首次以“微火”的形式呈現,這種方式體現了低碳環保的理念,從人類的發展進程中得到靈感。“微微火光”像原始人類對最初火種的呵護,希望代代相傳和生生不息的遠景。這一方案首先獲得了北京冬奧組委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接著也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支持和肯定,說明無論火焰的大小,只要點燃大家的心中之火,就是最璀璨的聖火。讓中國傳統可視化,一場開幕式代表了你的文化,代表了國家的發展變化。閉幕式上,伴隨悠揚的樂器送別,地屏配合演員行走路徑發出點點光芒,與發光的柳條交相呼應,創作出“惜別”的氛圍,我們將中國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用藝術賦予技術溫度,以技術助力藝術盡顯風姿。

  中華文明是在自身文化傳統基礎上形成的原生文明,不斷與其他古老文明交流、碰撞、融合、面向未來,我們要同其他文明開展互鑒,與各民族一起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打開格局向世界展現中國美好。過去更多講述的是“我”,希望告訴世界“中國”有什麼,到現在升華到“我們”,中國人用更開闊的視野、更開放的態度,向世界貢獻中國力量和智慧。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40多名山區孩子,用希臘語大聲唱出奧林匹克會歌,這個時刻特別有意義,我們的國家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童聲唱出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一起向未來,與世界攜手美美與共,當中國人越來越意識到自己與各國人民命運與共時,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行動也越來越具有全球性、系統性的智慧。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強調“我們”的概念更多了一層現實的意義,我們舉辦了一場成功的冬奧會,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1300年前,李白寫下“燕山雪花大如席”這樣的詩句,西方有一句諺語“世界上沒有兩片雪花是相同的。”當全世界不同的雪花匯聚到北京,匯成一片人類共同的雪花,傳遞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理念。北京冬奧會閉幕上無數條紅絲帶將“雪花”“火炬台”裝點成一個巨大的中國結,中國結是一種充滿中國哲學思想的工藝,每根絲帶都可以獨立成結,各美其美。許多絲帶也可以共同編織,美美與共,如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諧的國際大家庭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馮遠征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要以現在人的眼光,現代的視角去看中國傳統文化,這個很重要。因為如果把特別古老的文化原本原封不動的搬出來的話,它只能作為一種展示,但是如果作為傳播的話,現代人的審美和現代人的眼光可能就不滿足於那種展示了,可能更多的需要是文化內涵的東西。另外,在疫情過後,需要讓世界重新認識我們,因為我們始終沒有停下我們的腳步,無論是經濟、科技還是文藝,都在一直向前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