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電。(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6月6日電/美國《財星》(Fortune)近期報導指出,有不少台積電前任、現任工程師在美國人力資源網站“玻璃門”(Glassdoor)大吐苦水,像“在辦公室睡了1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是標準,周末輪班很常見”、“台積電的服從文化,還沒有為美國做好準備”等。對此,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表示,相關言論很多都不是事實,不要輕信。
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3日一篇《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需雇用4500人,但是蠻橫的企業文化成為阻礙》報導指出,台積電1名工程師在美國人力資源網站Glassdoor上留言,“在辦公室睡了1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是基本,周末輪班是家常便飯;這裡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是多麼殘酷。”台積電另1名工程師今年1月寫到,“台積電是服從文化,而且還沒為美國做好準備。”
報導還提到,由於台積電“嚴酷的工作文化、嚴格的標準和最多高達18個月的來台培訓要求”,都是讓可能的美國員工望而卻步的艱苦條件。另外,薪資也是一項挑戰,台積電有博士學位員工年薪達16萬美元,但英特爾硬祭出比台積電多3萬美元“前所未見薪資待遇”搶人,讓台積電招聘員工更為困難。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何麗梅指出,台積電員工過去2年每周平均工作都沒有超過50小時,和創辦人張忠謀經營時的倡導相近,台積電也有每周工時60小時的警戒線。她說,“提供員工平衡生活的環境,公司責無旁貸。”
台積電表示,隨著加速全球布局,跨國人才管理及文化融合是台積電當前的要務,此外,在選才、育才、留才及用才方面擬定完整配套措施,並著重內部溝通管道暢通。
因應員工人數不斷成長且結構組成廣泛,台積電秉持擁抱多元意見並營造共融工作場域的理念,在既有的13個廠區勞資會議外,以晶圓為諧音增設以組織為單位的“晶園會議”,透過調整勞資會議名稱,呈現公司與員工彼此協同合作的園地概念,提升溝通效能。
台積電同步建置專屬系統“晶園會議反映管道”,員工代表可視反映人意願以匿名或非匿名方式向業務單位傳遞意見且及時獲得回應,並於每季“晶園會議”與代表針對未決的意見進行雙向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