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月:兩岸高質量融合轉型的三條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3-07-03 00:57:34


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李月(中評社 盧哲攝)
  中評社香港7月3日電(記者 盧哲)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教授李月近日在第九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表示,兩岸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重點在於實現由“以成本為驅動力”的低水平融合向“以市場為驅動力”的高質量融合的轉型,具體包括擴大規模、提升質量、深化融合三條路徑。

  李月、鄭曉雪、唐語崎在第九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發表的論文《深化兩岸經濟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機遇、挑戰與路徑》。李月在論壇小組討論中介紹了論文內容。李月提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進入深刻變化與調整階段,兩岸經濟融合的內在禀賦與外部環境都發生了質的改變,逐漸產生了制約兩岸經濟融合進一步前行的三重結構性矛盾。一是逆全球化趨勢與兩岸經濟融合模式的不匹配。在貿易保護主義與地緣政治危機下,全球價值鏈作為世界諸多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逐漸式微,兩岸以加工貿易為主、以攜手嵌入全球價值鏈為驅動機制的合作模式難以為繼;二是大陸高質量發展與兩岸合作利基的不匹配。大陸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曾經推動兩岸攜手嵌入全球價值鏈的要素禀賦與紅利逐漸殆盡,雙碳目標進一步改變企業營商環境,兩岸資源優勢互補、大進大出式的合作利基已然不在;三是兩岸關係制度化停擺與兩岸經濟融合需求的不匹配。

  李月表示,誠然,支撐兩岸傳統經濟融合的內在禀賦與外部環境皆已改變,但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新的兩岸合作利基已逐步形成。兩岸已經具備了合作研發、全產業鏈融合、以及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實力與需求,但兩岸關係停擺與大陸投資設限等制度化障礙阻礙了兩岸經濟向高質量融合攀升。

  文章認為,面對新背景,兩岸經濟亟需打破原有的合作模式,尋求新的合作利基,聚焦新的合作領域,也就是說,實現兩岸經濟高質量融合是破解上述三重結構性矛盾,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面對困難和挑戰、阻力和變數,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兩岸經濟高質量融合是從經濟角度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助推大陸經濟高質量發展,兩岸共建新的中華民族經濟的重要抓手。

  文章表示,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的挑戰。面對上述三重結構性矛盾,原本“以成本為驅動力”的兩岸合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主要表現為投資增量與存量均下降,貿易開始出現下滑。兩岸融合發展機遇。李月認為,如果說原本“以成本為驅動力”的兩岸合作日益下降,則從宏觀環境與企業的微觀訴求來看,未來兩岸融合發展的天然利基應為“以市場為驅動力”的融合,當前大陸的經濟發展環境可釋放以下機遇:傳統市場的機遇,新興市場的機遇,外部市場的機遇,資本市場的機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