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賡續文化根脈 加深親情鄉誼
http://www.CRNTT.com   2023-06-22 10:36:07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同名村聯誼活動,歷經十載,一路走來充滿濃濃的鄉情,充分展現了兩岸同根同源、血濃於水的血脈親情。”在近日於福建廈門舉辦的第十一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上,台灣閩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主任朱明月說,期待通過本次活動,閩台兩地加強文化交流合作,進一步傳承好、發揚好中華傳統文化技藝。

  本次聯誼活動以“技同習”為主題,兩岸嘉賓共賞兩岸藝人同台獻藝,在禪茶飄香、古琴清幽中,搭建兩岸民間非遺文化交流平台,增進兩岸鄉親的親情鄉誼,感悟兩岸阻隔不斷的文化淵源和血脈親情。近200名兩岸同名同宗村鄉親及兩岸民俗專家、非遺傳承人等參加活動。

  鄉情連兩岸、同名亦同心。活動中,全國台聯副會長楊毅周說,閩台同名村,承載著兩岸同胞的濃濃親情,昭示著兩岸同胞的血脈傳承,是兩岸同胞“同屬一家人”的歷史印記,是中華民族無法割斷的永續香火。衷心期盼兩岸同胞常來常往,走尋根之旅程、溯宗親之源流、傳中華之文明,努力作兩岸融合發展的“溝通者”、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者”。

  福建省海外聯誼會副會長李文慎表示,兩岸傳統技藝一脈相承,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訴說著綿延千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

  “真誠期盼廣大台灣同胞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兩岸同胞心手相牽,讓彼此心與心更近、情與情更濃。衷心希望廣大台灣同胞把握歷史大勢,秉持民族大義,攜手團結奮進,共享發展成果,共創盛世榮光,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早在100多年前,廈門集美的板橋村人遷居台灣淡水的南勢埔,南勢埔整個村莊300多人基本都是集美板橋張氏後裔。百年來,兩岸鄉親習同俗、居同厝、食同味、技同習、鄉同音,連起名也同按族譜的字輩來。”台灣同名村板橋張廖簡宗親會理事長張育龍如是說。他還表示,集美板橋村每年正月十六的春祭,台灣宗親們都會組團回鄉參加活動。多年來,兩岸同名村鄉親的民間交流、往來互動都很頻繁熱絡。

  截至目前,福建有9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册),還有國家級非遺145項、省級非遺705項。海峽兩岸同根同源,閩台非遺技藝師出同門、一脈相傳。

  福建省台聯負責人介紹,“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是福建省台聯加強兩岸同名村宗親互動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動,此前已成功舉辦十屆。往屆以“婚同俗、居同厝、曲同調、箋同墨”等為主題的活動,深受兩岸同名村宗親喜愛,搭建了兩岸同名村鄉親交流互動平台,在兩岸基層民眾中產生廣泛和積極的影響。本屆兩岸民間非遺文化交流活動,旨在讓兩岸同胞一起回望共同的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發揚和繁榮中華非遺文化,深化兩岸共同印記,賡續文化根脈,加深親情鄉誼,增進心靈契合,促進兩岸的融合發展。

  本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由全國台聯指導,福建省台聯、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福建省閩台交流協會、廈門市台聯、台灣閩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共同主辦,廈門市、漳州市、泉州市和龍岩市台聯以及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廣播公司聯合承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