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北京疾控體系建設持續加強
http://www.CRNTT.com   2022-10-16 19:51:50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市疾控中心新址預計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47個監測系統覆蓋全市400餘家醫療機構和1000多所中小學校、2021年本市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94.57/10萬……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衛健委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市衛健委堅持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突出位置,堅決貫徹落實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強化預防為主,堅持防治結合、多措并舉,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經過持續努力,本市疾病防控工作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市疾控中心新址

  預計2024年建成投用

  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疾控處處長黃若剛介紹,十年來,本市鞏固和完善了以專業疾控機構為樞紐、醫療機構為支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網底,縱到底、橫到邊的首都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疾控機構的人力和條件不斷強化,設立了經開區疾控中心,全市各區及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編制總數已超過國家要求的常住人口萬分之1.75的比例,同時市疾控中心遷址新建,預計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各級疾控機構儀器設備配備總體達標率均高於國家標准。

  本市的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制不斷健全,建立了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清單并開展效果評價,將公立醫院履行公共衛生職責納入醫療機構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深入進行醫防融合,啓動北京市醫防融合交叉培訓,提高疾控和臨床人員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專業水平。

  47個監測系統

  覆蓋1000多所中小學校<nextpage>

  本市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成效顯著。黃若剛表示,本市法定傳染病信息監測、專項傳染病監測和網絡實驗室“三位一體”的傳染病監測體系不斷完善,傳染病症狀監測等47個監測系統覆蓋全市400餘家醫療機構和1000多所中小學校,市區兩級疾控中心實現了多病原監測網絡實驗室的高質量和高效發展。通過新發突發傳染病病原體檢測技術儲備,實現20餘種新發突發未知病原72小時內初步鑒定分型,有效發現了全國首例黃熱病和裂穀熱病例,為快速控制疫情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年來,北京市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穩步下降,2021年北京市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94.57/10萬,比2012年(174.45/10萬)下降了45.79%。本市不斷完善艾滋病實驗室檢測服務網絡,擴大艾滋病檢測覆蓋面,積極為高危人群提供健康教育、行為幹預、免費藥物和監測等綜合幹預服務,全市每年艾滋病新增病例數整體呈下降趨勢,疾病處於低流行水平,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療成功率達到99.4%,在治病人病死率降至0.17%,治療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結核病方面,北京市逐步建成結核病“防、管、治”三位一體的結防服務體系,通過免費藥物、廣泛篩查等措施,不斷提高結核病患者就醫可及性。從2018年起將肺結核篩查全面納入托幼機構、小學、初中、高中新生入學體檢必查內容,使本市肺結核疫情平穩下降,報告發病率從2012年的40.7%降至2021年的30.7%(下降了25.0%),繼續保持為全國結核病低疫情地區。

  免疫規劃疫苗

  可預防的疾病已達18種
 
  免疫屏障構築也取得新成績。黃若剛說,十年來,本市加強預防接種規範化管理,持續提升免疫規劃管理服務水平。在全市範圍內實現疫苗冷鏈管理的全過程(各環節冷鏈監控)、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冷鏈監控)、全覆蓋(所有預防接種門診的冰箱全部做到實時監控)的“三全建設”,在全國率先與國家疫苗追溯協同服務平台對接,全面實現疫苗信息化全程可追溯;在全國率先實現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商業保險保障全覆蓋,更好保障異常反應受種者權益。<nextpage>

  目前,本市免疫規劃疫苗可預防的疾病已達18種,成為全國免疫規劃疫苗種類最多、覆蓋人群最廣的省市之一,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全市疫苗可預防疾病發病大幅下降,截至2021年,全市已連續37年保持無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病例,連續26年無白喉病例,連續19年無新生兒破傷風病例。急性乙肝報告發病率繼續維持在1/10萬以下,麻疹、狂犬病、乙腦、流腦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其它疫苗可預防疾病處於平穩可控狀態。

  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

  示範區已建成11個

  慢性病綜合防控也取得了明顯成效。黃若剛說,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將健康融入各項公共政策,北京市以建設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為抓手,促進區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11個,市級示範區5個。加強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建成健康餐廳、健康社區等各類健康示範機構1765家;與園林綠化部門配合,建設健康步道、健康主題公園等健康支持性環境1326處;聯合體育部門,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聯合教育部門,開發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兒童、青少年特點的健康教育讀本,豐富學校健康教育內容。

  通過實施國民營養計劃,全面普及膳食營養知識,深化“三減三健”(減油、減鹽、減糖,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行動,本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在不斷提升。深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涵,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強化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的早期發現和健康管理;開展癌症、腦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早期篩查和隨訪幹預;持續推進生命全周期的口腔衛生保健服務,為居民提供預防、篩查、幹預、治療、護理、康複全程防治管理服務。<nextpage>

  數據顯示,2021年本市戶籍居民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過早死亡率下降至10.46%,較2015年下降了5.8%。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