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難”字當選2021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http://www.CRNTT.com   2021-12-09 15:44:17


台灣書法家們在記者會現場揮毫潑墨,寫下2021年代表兩岸民眾心聲的“難”字。(中評社)
  中評社台北12月9日電/2021海峽兩岸年度漢字9日在台北揭曉,“難”字以113萬6697票勝出,真實傳達了海峽兩岸民眾對2021年的共同感受。海內外網友參與熱情高漲,總投票數達1608萬0395人次,再創歷年來的新高。

  活動11月初啟動以來,吸引了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台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等兩岸有代表性的知名人士參與,兩岸一共推薦產生了36個候選年度漢字,經過兩輪投票,最終由廈門市榮譽市民、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潘維廉推薦的“難”字高票獲選。

  在兩岸嘉賓及媒體記者共同見證下,9日上午由中華書學會會長張炳煌在台北中國時報大樓舉行的揭曉典禮上公布,並由台灣書法家當場揮毫潑墨,寫下2021年代表兩岸民眾心聲的“難”字。

  主辦方《海西晨報》社長兼總編輯陳煒明表示,“難”字意涵豐富,2021年新冠疫情糾結反復,變異毒株層出不窮,從島內的疫苗風波到全球的疫情政治博弈,感受到人類與疾病抗爭過程的艱難,又看到了比病毒更難測的政治與人性。兩岸關係堅冰難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潮流勢不可擋;多難興邦、和諧兩岸是共同的期盼與追求。面對兩岸的未來,期望兩岸人民少些相互詰難,多一些相互理解與包容。畢竟,兩岸是患難與共的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生活的艱難,大家要一起扛,期待明天會更好。

  廈門市海滄區文聯主席陳意安代表主辦方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兩岸同胞血濃於水。海滄正在更高起點上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的國際一流灣區,近年來始終著力構建兩岸合作交流的活躍平台,特別是在民間交流、文化交流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索。以此為契機,進一步緊密攜手海峽兩岸各界人士,繼續共同辦好漢字節活動,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盡一份力。

  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平沼指出,他做過老師、當過法官,與文字淵源很深,早年擔任“立法委員”時,走在兩會成立之前(海基會與海協會) 就代表民間與大陸交流;一路走來,有諸多敏感與無奈,但也有不少契機,正如蘇東坡<定風波>所描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期待雙方領導人都能以全體中華民族為重,相互敬重存異求同,但求兩岸交流穩步行。

  台灣前駐紐西蘭代表介文汲指出,他在歐盟的德國友人很稱羨漢字是“語”跟“文”可以分開,不會因為戰亂或年代久遠,失去文化的傳承;原本全球潮流都是由分走向合,但最近出現一股逆流,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化正與東方相抗衡,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兩岸同胞引以為傲的祖傳資產,除了傳承、更應當向西方世界來宣揚,對人類文明做出貢獻,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旺報前副社長刁明芳指出,受到疫情和兩岸關係冷卻的影響,台灣各界人士提供的漢字略顯消極,例如:“困”、“退”、“迷”、“憂”、“危”、“卡”、“波”、“等”或“乏”,但也有些字展現樂觀心態;像“盼”字就被重複推薦,海基會董事長許勝雄“盼”望疫情早日平息、經濟和兩岸關係都能穩定發;國民黨花蓮縣長徐榛蔚眼見兩岸愈走愈遠,期“盼”未來化干戈為玉帛,共榮共好。此外,也有呼籲停止干戈的“武”字,是由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提出,“止戈”就是停止戰爭、安定人心、拋出和平,這才是“武”字的最高精神所在,漢字的絕妙精深,由此可見! 

  從2008年開始,本活動以“漢字文化搭橋,書寫兩岸民意”為主題,已先後評出了“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創”、“望”、“困”、“悶”等字,每一年都在海內外引發極高的關注,今年參與合作單位包括海滄區委宣傳部、海滄區文聯、廈門日報社《海西晨報》、廈門市書法家協會、台灣中華書學會、新浪網、ZAKER和中時新聞網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