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張亞中:兩岸應共同落實孫中山的發展觀
http://www.CRNTT.com   2023-09-10 00:14:39


 
  1949年國民政府到台灣後,開始反省與勵精圖治,蔣介石雖然期待“光復大陸”,但他更知,先決條件就是“建設台灣為中國的模範省”,衹有經濟發展,才能承載著民族復興的責任。1950、60年代,台灣推動三民主義各項建設,在民生主義方面,推動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推動經濟改革,發達國家資本,扶植中小企業,引進外國資本;在民權主義方面,落實民主憲政、落實地方自治;在民生主義方面,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復興中華文化。

  繼任的蔣經國瞭解,在退出聯合國後,衹有“革新”才能“保台”,台灣因而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大幅前進。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失去後,蔣經國努力加速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建設,並啟動大幅度民權主義的改革,以維護政權的合法與正當性。推動十大建設、深化地方自治,最後,國會增額選舉、開放探親、解除戒嚴,一舉把台灣推向了亞洲四小龍的頂峰。

  反觀,在台灣,接任蔣經國的李登輝卻逐漸偏離了以三民主義為核心的現代化路徑,1990年代中期,孫中山思想從台灣的教育課程中消失,發展路徑幾乎是全面式的向西方式現代化靠攏。隨著199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擴散,台灣也幾乎全面接受了西方價值觀,隨著台灣的民主化,西方式的自由、個人、資本主義幾乎主導了台灣的現代化路徑。雖然目前台灣仍然沒有放棄孫中山的治國理念,但是在某些領域也出現了問題。在“民族觀”方面,台灣內部分離主義日益滋長、去中國化日益嚴重;在“民權觀”方面,民主制度出現問題;在“民生觀”方面,社會的貧富不均也愈來愈嚴重。

  歷史發展非常弔詭,當台灣在1990年代以後,逐漸偏離了孫中山的發展觀時,中國大陸卻從1980年代初開始向孫中山的發展觀靠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