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黃靖:不確定性和情緒化給中美關係蒙上陰影
http://www.CRNTT.com   2023-07-26 00:47:46


“布林肯訪華後的中美關係”研討會線上舉行(線上截圖)
 
  第三種情緒比較複雜一點,也是種很糟糕的情緒,這裡面摻雜了種族主義和宗教主義。種族主義,在美國相當一部分人當中,他們認為西方的白人國家、歐洲國家才可以引領世界發展,才有能力引領世界發展。宗教主義,典型的也有很多,比如說彭斯和盧比奧等。他們認為衹有基督教和信基督教的人才是上帝的選民。這兩股人在美國有巨大的情緒。他們不能接受中國和美國共治世界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們認為中國人、黃種人根本沒這個資格;另外,他們認為如果中國成功了,就意味著他們整個價值體系坍塌了,因為他們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而中國是不信教的。

  黃靖進一步強調,如果說這三種情緒依然存在,我們就找不到一個中美關係和解的基本抓手。也就是說,美國現在的對華政策是被一種強烈的情緒在推動,這種情緒化的本質就是理性的消退。所以我們現在看美國做的很多事情好像並不理智,非常不理性,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總是自相矛盾,並且做什麼事情回到國內就不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都知道,人一旦上了情緒,理性就沒有了。

  那現在這個時期為什麼又出現了布林肯、耶倫、克里,還有基辛格訪華呢?黃靖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出現了一個窗口期。美國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像布林肯、沙利文這些美國現政府的高級官員都認識到中美這樣走下去很危險,危險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兩個大國碰撞會造成世界大戰,並且他們認為現在的美國沒有具備大國衝突的能力。不管從美國的國內政治,美國的軍事準備、政治準備,甚至是心理準備,他們認為現在進入一場戰爭是災難性的:美國沒有ready(準備好)!所以他們想抓住機會先把中美關係穩定下來。這個窗口期出現,美國意識到要管控中美關係,不要出大問題。那麼以前為什麼管控不住呢?第一,因為以前國內的反對勢力太厲害。第二,美國拜登上台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要治愈國內的問題,而他所謂的治愈國內問題,隨著中期大選宣告他徹底失敗,共和黨奪得了多數。現在窗口期可以進行管控了,主要由兩個條件決定:第一,在美國,拜登在中期大選遭到挫敗後與美國共和黨在債務上限問題達成了妥協。第二,在國外,他七國峰會開了,北約峰會也開了,他認為已經穩定住了盟友的共識,基本上穩定在一個方向上了。在中國問題上也達成了一個所謂的大的共識,這個大的共識就是:第一,暫時不與中國為敵,他接受了歐洲的想法,不與中國為敵;第二,不和中國脫鈎,但仍然把中國看成長期的競爭對手。現在拜登在國內國外都達成了某種平衡,他認為是可以修復與中國關係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