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工智能時代的數字文明與人才培養
http://www.CRNTT.com   2023-07-01 08:20:08


  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近日,以“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為主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舉辦,這是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成立後首次舉辦的專題性活動,來自全球政企學研各領域的嘉賓參與對話,匯聚智慧凝聚共識,共促人工智能向上向善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特別是人工智能推動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新變革,拓展了人類文明的新空間,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全球治理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日新月異的新技術驅動下,移動終端、互聯網、傳感器網絡、物聯網、車聯網等紛紛興起,網絡、計算與感知已廣泛滲透生產生活,與人類相伴相隨。人類社會正在從傳統的“物理世界-人類社會”二元空間,逐漸步入“物理世界-人類社會-數字空間”所構成的三元空間,人工智能則在其中扮演著核心角色。一般來講,人工智能是指研究開發能夠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自1956年麥卡錫、明斯基等科學家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夏季研討會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這一概念至今短短60餘年,人工智能迅速發展成為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焦點,儼然已成為推動人類進入智能時代的決定性力量。目前全球科教界和產業界已充分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大意義,紛紛轉型布局人工智能創新生態。

  近日,中國工程院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2023》。該報告指出,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截至2022年6月,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僅次於美國,排名第二,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這在智能芯片、基礎架構、操作系統、工具鏈、基礎網絡、智能終端、深度學習平台、大模型和產業應用等領域,為構建自主可控技術體系和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相應的風險挑戰,而且是非傳統的巨大風險挑戰。例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我們需要思考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以及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帶來的就業變革和社會影響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人類共同思考和解決,也表明傳統的倫理道德、法律規範等面臨著顛覆和重塑。尤其是2022年底ChatGPT的出現,標誌著人工智能技術新的里程碑,一方面極大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和生產力,提供了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服務和體驗,另一方面也再度引發對人工智能技術潛在風險和倫理問題的關注和熱議。

  2022年,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工智能白皮書》提出:一是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不斷暴露出由其自身特性引發的風險隱患。如深度學習模型的可靠性難以得到足夠信任;黑箱模型具備高度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易引發不確定風險;人工智能算法過度依賴訓練數據,如果訓練數據中存在偏見歧視,會導致不公平的智能決策產生等等。二是人工智能對現有法律及規範體系造成了多方面衝擊。如在主體資格界定方面,沙特阿拉伯授予機器人索菲婭以公民資格;在隱私保護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伴隨侵犯個人隱私問題時有發生;大量企業違規采集顧客人臉信息用於商業目的;在責任劃分方面,某品牌電動車失控門事件使得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備受質疑。三是倫理及社會秩序受到的衝擊愈發嚴重,人工智能存在對人類權利造成衝擊的風險,如人工智能引發的就業歧視,對人類行為提出新規則,勞動力的變革更替等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