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蓉(視頻直播截圖) |
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 盧哲)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副主任侯蓉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表示,近十年以來,深切地感受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進步。在十年間,“國家公園”從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概念變成了現實。2021年10月12日,包括大熊貓國家公園在內的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已經正式設立,這標誌著我國的自然保護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生態文明理念現在已經深入人心,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了全民共識。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會議開始前舉行“代表通道”採訪活動,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採訪。侯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自己從2008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起就開始思考相關領域法律法規層面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各方的持續努力。
侯蓉說,大家都非常熟悉大熊貓的形象,可是新生大熊貓究竟長什麼樣呢?我今天帶來了大熊貓新生幼崽的仿真模型。大家可以看出,其實大熊貓的新生幼崽和大熊貓大家所熟悉的形象相比差異蠻大的。我第一次接觸到大熊貓是在1995年的秋天,當年有一只大熊貓叫“嬌子”,它出生後需要進行人工哺育。當時小小的“嬌子”就在我的手心裡面,它的體重衹有70-80克,甚至比我手上的模型還要小。它的眼睛沒有睜開,看不見也聽不到,甚至不能自己排便,需要進行人工幫助。透過“嬌子”腹部薄薄的皮膚,我甚至可以隱隱約約地見到她的內臟器官,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脆弱的小生命,你很難想象她卻能發出非常驚人的叫聲,仿佛是對生存下去的強烈渴望。早年參加大熊貓幼崽的育幼經歷,讓我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責任。
侯蓉表示,自己在從事大熊貓保護中深刻理解到,野生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管理和疾病預防控制對保護野生動物是多麼重要。而在當時,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動物防疫法中都缺乏相關的法律規定。“因此在我擔任代表期間,曾經三次提交了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議案,一次提交了修訂動物防疫法的議案。在這些議案中,我提出了要加強野生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建立野生動物疫病聯防聯控機制、加強流浪動物管理、建立野生動物疫病的檢疫標準等等建議。讓我倍感欣喜的是,這些建議在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動物防疫法修訂中得到了不同程度吸納。現在這兩部法律已經正式頒布。在我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期間,一共領銜提交了31件建議和10件議案,其中80%的議案對相關領域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