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性意蘊
http://www.CRNTT.com   2022-10-25 08:37:34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從多個角度對中國式現代化作了系統、深入闡釋。無論從形成邏輯、發展歷程,還是從基本內涵、本質要求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全面、準確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性意蘊,有利於把握歷史主動,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境界,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歷史主題的貫通性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一直追求的最偉大夢想。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以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外源被動式現代化由此開啟。少數進步知識分子和士大夫“以經術作政治,慷慨論天下事”,其家國情懷、憂患意識、民族氣節溢於言表。第二次鴉片戰爭使腐朽的專制王朝痛定思痛,試圖通過“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實現強軍之夢。中日甲午海戰的失敗標誌著洋務運動的破產。中國何去何從,統治者還是希望從西方發達國家中尋求答案,殊不知社會制度的腐敗才是戰爭失敗的最終根源。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雖然趕跑了皇帝,推翻了帝制,但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夢想仍然難以實現。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並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務。

  二維邏輯的統一性

  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的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空想社會主義對未來社會提出了許多美妙設想,但在不觸動社會制度條件下的“等靠要”,只能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確立,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提供了行動指南,蘊含其中的現代化理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來源和實踐遵循。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現代化帶給人類的文明成果,如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民主化意識的增強等,同時,對現代化進程中的資本全球化進行了反思與批判。因為現代化在推進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中,雖然推動了生產力發展,調整了產業結構,增加了物質財富,但資本主義主張的自由、平等、博愛、幸福等現代性價值很快被社會貧富兩極對立及生態環境的惡化所否定。中國式現代化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原則,又根植於中國大地、結合中國實際、反映人民意願、適應時代要求,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實踐探索的持續性

  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探索,經歷了一個艱辛、曲折而長期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以後,通過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以此指導現代化建設。按照中共八大的精神,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盡快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成效是顯著的。但是,黨內“左傾”錯誤對現代化建設造成嚴重危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進行了先農村後城市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三步走的戰略目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入了新階段。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努力,現代化建設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物質條件越來越優越。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採取了一系列新戰略新舉措,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任務如期完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