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團結香港基金提三建議推動中醫藥全方位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10-16 00:54:25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盧哲攝)
 

  建議一:展開“中醫‘傳’港”文化推廣計劃,加強協同效應。目前,本港中醫藥文化的推廣散落在各行各業,不同團體長期提供服務惠及市民,包括義診、成立博物館及提供導賞團等。然而,不同界別之間欠缺協調,單靠個別團體的資源推廣中醫藥文化,難以持續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承。

  基金會建議政府善用現有資源和參考各界的經驗,展開“中醫‘傳’港”文化推廣計劃,以跨界別合作、多元化推廣的形式,弘揚中醫藥文化。政府可以扮演牽頭人的角色,連結商界、醫療、學者、民間團體等界別,通過中醫體驗、文旅融合及教育宣傳三個層面,推動市民與中醫的全方位接觸。具體活動可以包括提供義診及外展服務、制定中醫藥健康旅遊路線和推出中醫青年推廣大使計劃等,讓每個團體都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協同效應從而全面推廣中醫藥文化。

  基金會表示,計劃預期可發揮多項作用:第一,提升市民對中醫藥的認知應用水平;第二,為政府提供中醫藥相關政策及服務宣傳的渠道;第三,增強社會各界交流合作,促進社會共融。

  建議二:推動中醫師參與基層醫療服務, 釋放中醫師的服務潛力。基金會表示,2022年12月,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當中指出中醫師在基層醫療服務中有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市民對中醫服務的需求持續上升。以長者醫療券為例,中醫服務佔總體服務比例由 2017年至2022年上升近6成。在服務供應方面,當前香港有超過10000名中醫師,其中有超過9成在私營市場服務,可見中醫師擁有龐大的服務潛力,政府應加以善用。

  為推進中醫師參與基層醫療服務,同時在現有中西醫協作的基礎上深化合作和溝通,基金會建議:第一,參考香港現有中西醫協作的服務經驗,以及內地制定高血壓、糖尿病管理指南的做法,根據現有的醫學實證更新參考概覽,明確中醫在各項基層醫療服務當中的角色和定位,促進中西醫共同為市民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第二,通過公私營協作計劃,善用私家中醫師為市民提供基層醫療服務。一方面,政府可以考慮優化現有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將中醫師角色納入其中。另一方面,政府亦可根據香港現時疾病負擔及臨床證據,針對痛症等中醫優勢病種開展中醫公私營協作計劃,在增加市民醫療選擇的同時,減輕公營醫療體系負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