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國際專家探討國際變局中的中歐智庫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22-12-18 00:29:22


 

  全球解決方案倡議組織(GSI) 秘書長Markus Engels (馬可思·安格斯)表示,作為智庫,要努力地解決政府之間政策上的衝突和矛盾。亞洲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有可能在亞洲發生軍事衝突,人們有所擔心這些趨勢會進一步加劇區域全球化的過程,同時也會破壞多邊主義,這些趨勢的跡象,在美國、歐盟一些政策中已經都看到了,很多國家的民族主義有所抬頭;同時國際合作被破壞,這種趨勢對於全球氣候變化行動非常有害,包括應對疫情非常有害,對抗疫非常有害。“對我來說,智庫合作的目的就是要扭轉這個趨勢,希望能夠提出國際國內政策的趨勢。”

  安格斯表示,加強中歐關係需要超越戰略獨立的討論,有很多其他挑戰包括全球衛生健康,氣候變化等等,“我們需要真正地合作,這是我們的目標。”

  復旦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表示,現在中國和歐洲雙邊關係可能其中有一些政治性色彩,也就產生了一些負面作用,傷害到了歐洲和中國之間的關係。無論如何,經濟上的合作是大勢所趨,根據目前一些數據,從今年1月份到8月份,雙邊經貿活動增加了8.9%,如果我們再來看一下雙方的直接投資,也是增加的121%,中歐班列運行數量增加的也是非常快,中歐班列觸達到了180個歐洲城市。眾所周知,現在尤其受到美國的影響,通貨膨脹高企不下,很多歐洲投資者不得不投資到中國和其他國家,所以,德國總理訪問了中國,這也見證了歐洲和中國進行脫鈎,斷絕與中國供應鏈的關係完全不可能,這也是非常強的發聲。此前,一些錯誤的理解也是逐漸得到了澄清。因此,雙邊貿易,經貿關係對雙方都有利,尤其北京放鬆了疫情防控政策以後,這樣的積極亮點非常得重要。

  丁純表示,智庫有很多責任要兼顧。在新年來臨之際,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首先,雙方尤其雙邊智庫們應該建立一個平台,雙方的決策者們應該受其影響,經貿投資也應該得益於這種開放。我們也可以進一步促進或者化解彼此之間的誤解,大家可以為雙邊合作打造非常良好的機遇。智庫的角色特別重要,尤其是在雙邊關係上。同時我們也可以提供一些意見建議給政府決策者。

  歐盟-亞洲中心主席Piet Steel(皮特·斯蒂爾)表示,歐盟仍然與中國的接觸非常緊密。中國是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對於加強中歐關係,皮特·斯蒂爾認為,歐洲-亞洲中心是個對話平台,同時我們也相信這種交流在今天的價值,文化、旅遊、經濟交流等等。我們對政治要保持克制,這就是必須要確保不要讓情況更加得惡化。所以,我們要從高層外交活動當中開始。

  歐洲政策中心首席執行官Fabian Zuleeg(法比安·祖萊格)認為,交流非常關鍵,我們要瞭解對方為什麼這麼做,以及怎麼做,互相地瞭解非常得重要,對方這些行事方式為什麼與我們不同,我們需要本著同理心的方式去理解,這種理解才能成就未來持續的合作與對話。所以,對於未來的交流,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尤其人員之間、我們互相、彼此之間的交流特別得重要,也是讓我特別得期待。

  加強中歐之間的關係,祖萊格認為,互相加強瞭解非常重要,“我想講具體的兩個領域,我們可以對未來做更多工作的,一是讓貿易更加綠色,怎麼樣實現它,怎麼樣制定具體的指標和標準來實現,這是智庫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二是世界怎麼應對新的疫情,這也是使得我們這次新冠疫情的教訓不會重蹈覆轍。”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表示,加強中歐之間的關係能做的有幾點。第一,中國剛剛放開防疫隔離政策。“我到巴黎機場和其他機場,之前能到處看到中國的遊客,現在寥寥無幾,我們希望這樣的局面可以得到改善,除了旅遊之外,學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歐洲的學生來到中國也非常重要。”第二,之前我們講到CAI,因為之前已經進行了7.5年的交流和談判時間,確實比較長了,我們希望看到它有所成效。第三,智庫交流。王輝耀說:“我們看到那麼多的智庫,我們特別願意進行接觸,也特別願意在明年某些時候大家接下來進行交流,我們也歡迎你們來中國,在智庫層面上我們已經完全恢復了對話和交流。”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